每周三落區派糖水,街坊都井然有序地等候。 |
文:黎廣澤宣教師
耶穌曾用比喻去把「誰是我的鄰舍?」轉化為「誰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當中那撒瑪利亞人「看見他就動了慈心」,這電光火石般的感受,是上主給教會的一點火種,在黑暗中發光發熱。
油麻地是一個很特別的社區,到處也是忙碌工作的人,或公園坐著百無聊賴的長者及流放街上的小童,也有流浪的漢子、以性作交易的風塵女子。作為這地區的一間教會,我們看見甚麼?別人又從教會身上看見甚麼?
筆者事奉的堂會位處一間以傳道辦學為使命的學校當中,教會由始至今的服侍對象也是學生及其家長。大約兩年前,我們開始留意到一些街坊,長時間留在街頭或「麥記」休息,看見他們坐在學校對面不足一百米的距離,心靈便開始常被攪動。於是,我們決定每星期也撥出一段時間走到街上,看看有甚麼機會去回應區內需要。
在這「行街」的日子中,很快便遇上一個執拾紙皮的婆婆,她除了在附近果欄執拾紙箱,也會把一些被棄掉的水果拾回來賣。她做這工作已很多年,多年的勞累令她的腰骨也彎了,每天要在回收舖關閉前處理大量的紙箱,連午飯也沒有時間吃。我們欣賞婆婆的毅力,但也擔心她的身體捱壞了,便學習成為她的鄰舍並為她禱告,開始動員不同的肢體去關心這婆婆:每星期抽一個下午幫她推紙皮,為她修理手推車,平日為她送上午飯,她病了便到醫院探望她。我們嘗試實踐耶穌的教導:「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 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我們陪她走過一段日子,直到她退休,這經驗種下了服侍本區的根。
在某次,我們有機會認識到一班定期到榕樹頭公園探訪的弟兄姊妹,他們來自北角區的教會,自發組成為一隊「愛心天使」,每週到油麻地公園探訪街坊。這行動已差不多持續了十年,與不少街坊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們在公園分享福音、栽培學習聖經、詩歌敬拜,甚至洗禮。透過這班低調謙卑的信徒持續不斷的服侍,教會就自然「出現」在公園當中,不少人也在這裡遇上了基督。
筆者跟著他們一起服侍了一段日子,當知道筆者侍奉的堂會在油麻地,他們覺得十分感恩,也領會上帝回應了祈禱。在上主奇妙的安排下,不久之後,我們的教會也開始了每週落區服侍,這行動稱為「油踐入心」,意思是「在油麻地去實踐信仰,讓聖靈感動進入心中」,也容易讓人明白這服侍必須是由淺入深的,由開始與街坊分享糖水及麵包,漸漸彼此認識,由樣貌到名字,由時事到心事。當中也建立了信任,也自然地談到信仰及分享生命故事,有些街坊更開始參加崇拜及團契。其間我們遇上生命很多「奇難雜症」的街友,感恩遇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及其他社區組織,得到很多資訊及資源,令街友感受到上主的關愛並教會的同行。
對筆者來說,堂會關心社區街坊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除了落區,街坊食堂的故事又正展開了新的一章。這一年發現事情的轉變遠比人的心意更快,要學習的功課很多,仍要等候聖靈感動人心去回應及接納不同的人與事——成為別人的鄰舍從來並不簡單。
若果大家有興趣體驗上述「油踐入心」的故事,歡迎逢週三晚上七時三十分至八時三十分來油麻地榕樹頭公園一起參與。
(原文載於時代論壇,獲作者授權轉載)
在公園和街坊一起唱詩敬拜愛世上所有人的天父。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