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TWA經文分享:守護我城?(拉 8:21-9:15)

以斯拉記1-6章記述了所羅巴佰於波斯王古列年間,帶領第一批以色列人從被擄的身份歸回耶路撒冷(約主前536年),並開始重建聖殿工作,經歷了重重困難,聖殿於大利烏王第六年修成(約主前516年),歷時約二十年。

7-10章記述了祭司以斯拉於亞達薛西王年間(約主前456年,距第一次歸回約80年後),帶領了以色列人第二次歸回。聖經形容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拉 7:10),兩次歸回的記述有著相當不同的重點。

以斯拉及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得悉當地以色列民和祭司並利未人跟隨迦南風俗,效法異族行可憎的事,又娶外邦女子為妻,首領及官長更是罪魁禍首(拉 9:1,2)。

第一代歸回的以色列人,有許多祭司、利未人等見過舊殿的老年人,親眼見到重建第二聖殿根基時,有的大聲哭號,有的高聲歡呼(拉 3:12)。可是感動過後、歡呼過後,他們便遺忘了歸回故土的根本意義,重蹈了列祖覆撤,輕看上帝子民身份,無視亡國被擄的核心問題。辛辛苦苦、兜兜轉轉了一圈又一圈、一代又一代,又再返回原點。

以斯拉心中愁苦、撕裂衣袍,向耶和華代求認罪。他知道這罪甚重,列祖因此招致亡國,君王祭司被擄外邦,經歷了殺害、擄掠、搶奪。因著以斯拉的教訓和悔罪,以色列百姓子民終於覺醒,向上帝認罪自潔。


反思:
經歷了亡國被擄,並巴比倫及波斯洗禮多年,以色列不單沒有消散,卻奇蹟地被保存下來,更能重建家園。只是,重歸故土的以色列人是甚麼身份?新一代以色列人怎樣理解自己?有甚麼期望?何謂家?何謂國?何謂上帝子民?
還記得撒母耳記的以色列長老要求立王,主要原因是要像當時列國一樣,有王治理他們(撒上 8:5)。以色列民期望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政治實體所帶來的身份。當國家不再,以色列民可以倚靠甚麼?

以斯拉記的回歸兩步曲好像在告訴我們,重歸故土重建聖殿只是第一步,重返上帝重申律法才是更核心的一步。在上帝心意和律法的光照下,流落異邦的以色列雖然弱小但仍可堅定,不需迎合甚至乞求外邦認同。以色列民無論過去、當下、或將來,需要面對的只有上帝,僅此而已。

為此,定志考究遵行並向以色列人訓誡耶和華律法的祭司以斯拉,正一步一步建構著這信仰群體的身份,他們需要衡量的,不是像列國一樣向他們體齊,而是定志考究遵行上帝心意。

經歷過97回歸的香港人,大概不難明白身份的重要性。我們如何建構這大時代的基督徒身份,如何定志考究遵行上帝心意於此刻的意義,願上帝賜予我們以斯拉的心志、勇氣和承擔。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