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與獅子坑的故事,大概是舊約聖經除了大衛戰勝哥利亞之外最廣為人知的主日學故事,對於一個四歲小朋友也能熟知的故事,對今天信徒還有甚麼信息可言?
但以理年青時經歷亡國被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於西元前605年攻擊猶大,擄走一批猶大青年,但以理就在其中(第一次被擄)。其時猶大仍然存在,但已苟延殘喘,於西元前586年正式亡國,歸入巴比倫。只是巴比倫也好景不常,只延續了幾代直到伯沙撒王年間為止,於西元前539年被波斯所滅(但以理書5章),第6章但以理與獅子坑的故事,已轉移到波斯帝國的場景了。
但以理因為有美好靈性,表現超乎其餘的同僚,王更打算立他治理通國,因而招致同僚的嫉妒陷害,設計陷他於不義,誘騙王下旨所有人只許向王祈求,不得向神或他人求,不然需接受獅子坑酷刑。但以理知道這禁令,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同僚向王告發,王雖有意免除但以理刑罰,但聖命如山不可逆轉,只好對但以理說:「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救你。」可見但以理的見證,並他所見證的上帝,是如何活生生地展現於外邦人當中。
但以理一生經歷了猶大、巴比倫及波斯三個王朝,當猶大落入外邦,聽命於不認識耶和華的外邦君王時,上帝沒有因著猶大的滅亡而消失,更沒有離開仍屬祂的子民。但以理在這段困難時期仍能活出美好見證,留下美好足跡,沒有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棄掉內在的信仰,沒有任何妥協,更因此打動了本來是敵對的一方。
生活在不認識、不尊重上帝的政權之下,我們才能明白何謂忠於信仰,何謂實踐信仰的代價。但以理的故事似在勉勵我們,在即或不然之時之地活出信仰、忠出上帝,仍然是有可能的。今天香港正處於一種對信仰日益打壓的張力,但願你我也能學效但以理,不論身處何地何方,常向上帝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
窯匠工房@油基
但以理年青時經歷亡國被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於西元前605年攻擊猶大,擄走一批猶大青年,但以理就在其中(第一次被擄)。其時猶大仍然存在,但已苟延殘喘,於西元前586年正式亡國,歸入巴比倫。只是巴比倫也好景不常,只延續了幾代直到伯沙撒王年間為止,於西元前539年被波斯所滅(但以理書5章),第6章但以理與獅子坑的故事,已轉移到波斯帝國的場景了。
但以理因為有美好靈性,表現超乎其餘的同僚,王更打算立他治理通國,因而招致同僚的嫉妒陷害,設計陷他於不義,誘騙王下旨所有人只許向王祈求,不得向神或他人求,不然需接受獅子坑酷刑。但以理知道這禁令,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同僚向王告發,王雖有意免除但以理刑罰,但聖命如山不可逆轉,只好對但以理說:「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救你。」可見但以理的見證,並他所見證的上帝,是如何活生生地展現於外邦人當中。
但以理一生經歷了猶大、巴比倫及波斯三個王朝,當猶大落入外邦,聽命於不認識耶和華的外邦君王時,上帝沒有因著猶大的滅亡而消失,更沒有離開仍屬祂的子民。但以理在這段困難時期仍能活出美好見證,留下美好足跡,沒有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棄掉內在的信仰,沒有任何妥協,更因此打動了本來是敵對的一方。
生活在不認識、不尊重上帝的政權之下,我們才能明白何謂忠於信仰,何謂實踐信仰的代價。但以理的故事似在勉勵我們,在即或不然之時之地活出信仰、忠出上帝,仍然是有可能的。今天香港正處於一種對信仰日益打壓的張力,但願你我也能學效但以理,不論身處何地何方,常向上帝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