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先知所身處的是被擄的時代,反省的是國家集體的惡。
經文可分為兩個大段:16:43-58,17:1-24,而中間加插了小段16:59-63。
第一大段是以姊妹的景況去描述撒瑪利亞,所多瑪及耶路撒冷。各城也不斷行惡而遭耶和華的懲罰。其中所多瑪的罪孽:心高氣傲,糧食飽足,大享安逸,並沒有扶助困苦和窮乏人的手。而她的罪也不及耶路撒冷一半的罪。可想而知當時的罪惡城是陷於難以想像的境況。
第二大段是關於老鷹和葡萄樹的比喻,隱含著當時的政治處境。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到巴比倫,而安插傀儡王西底家接任,但一切也在政治操控之下。西底家帶領着猶大與埃及法老合謀,違反與巴比倫王所立的約,打算進行革命。
而加插在兩個大段之間的一個小段,就是關乎耶和華與他們所定的約,是永遠的約。上主按此約赦免他們,又叫他們自覺羞愧,讓他們知道這是耶和華。
反省:
以西結所面對的並非個人的罪行,乃是整個國家的集體罪行,以招致耶和華對他們的懲罰。今日我們所身處的社會有什麼集體的罪呢?我們在一個備受監管的地方中生活,學習如何貼近上主的心意而過每天生活,也紀念與他所訂立的約,能赦免我們的罪,叫我們有反省並自覺抱愧。
另外西底家追求政治勢力,嘗試尋求外國勢力合謀,革命推翻政權。耶和華的心意並非指向政治的革命,而是人心的革命。先革自己的命,學習謹守上主的道,踐行他的教訓,關懷及看顧在患難中有需要的人,由社區至社會帶來更新,這也許是今日香港信徒面對政治困局的反省及出路。
窯匠工房@油基
經文可分為兩個大段:16:43-58,17:1-24,而中間加插了小段16:59-63。
第一大段是以姊妹的景況去描述撒瑪利亞,所多瑪及耶路撒冷。各城也不斷行惡而遭耶和華的懲罰。其中所多瑪的罪孽:心高氣傲,糧食飽足,大享安逸,並沒有扶助困苦和窮乏人的手。而她的罪也不及耶路撒冷一半的罪。可想而知當時的罪惡城是陷於難以想像的境況。
第二大段是關於老鷹和葡萄樹的比喻,隱含著當時的政治處境。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到巴比倫,而安插傀儡王西底家接任,但一切也在政治操控之下。西底家帶領着猶大與埃及法老合謀,違反與巴比倫王所立的約,打算進行革命。
而加插在兩個大段之間的一個小段,就是關乎耶和華與他們所定的約,是永遠的約。上主按此約赦免他們,又叫他們自覺羞愧,讓他們知道這是耶和華。
反省:
以西結所面對的並非個人的罪行,乃是整個國家的集體罪行,以招致耶和華對他們的懲罰。今日我們所身處的社會有什麼集體的罪呢?我們在一個備受監管的地方中生活,學習如何貼近上主的心意而過每天生活,也紀念與他所訂立的約,能赦免我們的罪,叫我們有反省並自覺抱愧。
另外西底家追求政治勢力,嘗試尋求外國勢力合謀,革命推翻政權。耶和華的心意並非指向政治的革命,而是人心的革命。先革自己的命,學習謹守上主的道,踐行他的教訓,關懷及看顧在患難中有需要的人,由社區至社會帶來更新,這也許是今日香港信徒面對政治困局的反省及出路。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