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18-19章分別是兩首有關猶大的詩篇,18章圍繞著父親、兒子和孫子的主題,19章則是有關母親、獅子和葡萄(提子) 的哀歌,兩首詩篇的主旨清晰明確,形象鮮明。
18章的詩篇談及三代人:以公義的父親開始 (18:5-9)、繼而是不公義的兒子 (18:10-13)、最終以公義的孫子作結 (18:14-17),父親的公義反映在他的宗教、婚姻、倫理及人際的行為上(未曾在山上吃過祭偶像之物、未曾玷污鄰舍的妻、未曾...);相反,兒子的不公義在這一系列的行為上盡顯罪惡(吃過祭偶像之物、並玷污鄰舍的妻...),孫子不像兒子卻像父親,回歸公義。公義的父親和孫子因按誠實行事,必定存活(18:9, 17),不公義的兒子因行了可憎的事,必要死亡,他的罪必歸到他身上 (18:13) 。
父子之間有傅承的關係,長輩對後輩有照顧及培育的責任,然而,每個人自已的角色及責任更加重要,不可推諉。正如申命記所記:「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被殺的都為自己的罪」(申24:16) 。因此,惡人若回頭離開所做的一切罪惡,他必定存活,不致死亡(18:21)。相反,義人若轉離義行而作罪孽,行一切可憎的事,他必因所犯的罪、所行的惡死亡(18:24)。
以色列家必受審判,所以應當盡早回頭,離開一切罪過,自做新心和新靈。因為,耶和華並不喜悅死人之死,所以當回頭而存活 (18:29-32) 。父親、兒子、孫子也好,義人、惡人也好, 耶和華並非想判惡人有罪而死,而是及早回頭而活,這正是上帝對當時身處外邦的以色列人,或是那個不肖兒子,或你或我,所要說的心底話。
19章的主體由父親轉為母親,分別是兩篇以獅子及葡萄樹的母親來表述猶大最終命運的哀歌。
創世記中雅各祝福猶大是小獅子,臥如公獅、蹲如母獅 (創49:6)。然而,曾經威風凜凜的獅子的最後下場是被列國捉在坑中,用鉤子拉著,放在籠中,帶到埃及地和巴比倫去(分別是約哈斯及西底家王)。同樣,曾經極其茂盛、栽於水旁、多結果子的葡萄樹,如今因忿怒被拔出摔在地上、枝幹折斷枯乾,栽於曠野乾旱無水之地,枝幹果子盡被燒毀。
反思:
19章的哀歌十分悲涼,審判的下場是國破家亡、流浪異鄉、枯萎凋零。可是,18章的信息卻說上帝並非想判惡人有罪而死,而是及早回頭而活。看來十分悲涼的審判結果,原來是在提醒他們及早回頭。
如果真是這樣,你可以明白和接受嗎?或許頭腦上、理論上可以明白,但若這些事情活生生發生於今天,在你在我身上或身邊,我們真的可以接受嗎?
今天科大同學周梓樂不幸離開了人世,全城悲痛莫名。這城曾也極其茂盛、多結果子,但這段日子經歷了許多傷痛,看不見前路。上帝,若你在這段經文的心意仍可用於今天,求你使人及早回頭。
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19:14)。願我們走進哀歌的情景,思念哀歌,並以哀歌為周同學及所有被苦害者祈禱。
窯匠工房@油基
18章的詩篇談及三代人:以公義的父親開始 (18:5-9)、繼而是不公義的兒子 (18:10-13)、最終以公義的孫子作結 (18:14-17),父親的公義反映在他的宗教、婚姻、倫理及人際的行為上(未曾在山上吃過祭偶像之物、未曾玷污鄰舍的妻、未曾...);相反,兒子的不公義在這一系列的行為上盡顯罪惡(吃過祭偶像之物、並玷污鄰舍的妻...),孫子不像兒子卻像父親,回歸公義。公義的父親和孫子因按誠實行事,必定存活(18:9, 17),不公義的兒子因行了可憎的事,必要死亡,他的罪必歸到他身上 (18:13) 。
父子之間有傅承的關係,長輩對後輩有照顧及培育的責任,然而,每個人自已的角色及責任更加重要,不可推諉。正如申命記所記:「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被殺的都為自己的罪」(申24:16) 。因此,惡人若回頭離開所做的一切罪惡,他必定存活,不致死亡(18:21)。相反,義人若轉離義行而作罪孽,行一切可憎的事,他必因所犯的罪、所行的惡死亡(18:24)。
以色列家必受審判,所以應當盡早回頭,離開一切罪過,自做新心和新靈。因為,耶和華並不喜悅死人之死,所以當回頭而存活 (18:29-32) 。父親、兒子、孫子也好,義人、惡人也好, 耶和華並非想判惡人有罪而死,而是及早回頭而活,這正是上帝對當時身處外邦的以色列人,或是那個不肖兒子,或你或我,所要說的心底話。
19章的主體由父親轉為母親,分別是兩篇以獅子及葡萄樹的母親來表述猶大最終命運的哀歌。
創世記中雅各祝福猶大是小獅子,臥如公獅、蹲如母獅 (創49:6)。然而,曾經威風凜凜的獅子的最後下場是被列國捉在坑中,用鉤子拉著,放在籠中,帶到埃及地和巴比倫去(分別是約哈斯及西底家王)。同樣,曾經極其茂盛、栽於水旁、多結果子的葡萄樹,如今因忿怒被拔出摔在地上、枝幹折斷枯乾,栽於曠野乾旱無水之地,枝幹果子盡被燒毀。
反思:
19章的哀歌十分悲涼,審判的下場是國破家亡、流浪異鄉、枯萎凋零。可是,18章的信息卻說上帝並非想判惡人有罪而死,而是及早回頭而活。看來十分悲涼的審判結果,原來是在提醒他們及早回頭。
如果真是這樣,你可以明白和接受嗎?或許頭腦上、理論上可以明白,但若這些事情活生生發生於今天,在你在我身上或身邊,我們真的可以接受嗎?
今天科大同學周梓樂不幸離開了人世,全城悲痛莫名。這城曾也極其茂盛、多結果子,但這段日子經歷了許多傷痛,看不見前路。上帝,若你在這段經文的心意仍可用於今天,求你使人及早回頭。
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19:14)。願我們走進哀歌的情景,思念哀歌,並以哀歌為周同學及所有被苦害者祈禱。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