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於列國的預言之後,以賽亞書22章的異象谷的預言是轉向猶大,指出百姓在災難臨近時仍「死不悔改」(22:13-14),不仰望作這事的主,也不顧念遠古以來計劃這事的神,只倚靠自己的軍備,故要受審判和刑罰。當中,先知提及的舍伯那,曾在高處的磐石鑿墳,大概希望死後獲葬在類似王陵(參代下32:33)的墳墓裏,可見他如何高檯自己,卻必受審判。
23:1-14,推羅是腓尼基的海港,為古代東方世界著名的商業城市,也必因驕傲(23:8-9)而受罰。 人以為可倚靠這些驕人的勢力,然而他們發現這些保障都被毀滅了(23:14),這實在是無用,是倚靠不過的。
我們看到,列國與猶大的罪有著相同之處,就是在於心中的驕傲(參16:6等) 與剛硬,自以為是,死不悔改,到今天,這仍是人要面對的生命最核心的罪,小至個人,大至國家,都一樣。求主教導我們有真正的「謙卑」。
要感恩的是,甚至外邦如推羅於日後也再次復興,與列國經商貿易,甚至將所賺到的錢歸如給耶和華。耶和華是施恩憐憫的主,就如昨天所讀到神怎樣對待埃及一般: 19:22「耶和華必擊打埃及,既擊打、又醫治,他們就回轉歸向耶和華,他必應允他們的禱告,醫治他們」。
罪人實在是連回轉歸向神的能力都無,神不但藉管教引導人、迫使人回轉歸向他,因衪的信實與慈愛,衪更差衪的獨生子耶穌救贖世上任何一個罪人,使人走出困境:「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進入 24:1-27:13,經文描述到「末日的審判」,可視為13-23章有關列國受審的總結,預言神對普世的審判及對選民的救贖。本段流露出啟示文學中濃厚的末世色彩,因此有學者稱它為「以賽亞書的啟示錄」。
沒有地上的方法可以帶人走出這末後的困境與災難,唯有靠著主耶穌。耶穌說:「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神的子民必須告訴人這一事實,叫神得榮耀,人得拯救。
窯匠工房@油基
23:1-14,推羅是腓尼基的海港,為古代東方世界著名的商業城市,也必因驕傲(23:8-9)而受罰。 人以為可倚靠這些驕人的勢力,然而他們發現這些保障都被毀滅了(23:14),這實在是無用,是倚靠不過的。
我們看到,列國與猶大的罪有著相同之處,就是在於心中的驕傲(參16:6等) 與剛硬,自以為是,死不悔改,到今天,這仍是人要面對的生命最核心的罪,小至個人,大至國家,都一樣。求主教導我們有真正的「謙卑」。
要感恩的是,甚至外邦如推羅於日後也再次復興,與列國經商貿易,甚至將所賺到的錢歸如給耶和華。耶和華是施恩憐憫的主,就如昨天所讀到神怎樣對待埃及一般: 19:22「耶和華必擊打埃及,既擊打、又醫治,他們就回轉歸向耶和華,他必應允他們的禱告,醫治他們」。
罪人實在是連回轉歸向神的能力都無,神不但藉管教引導人、迫使人回轉歸向他,因衪的信實與慈愛,衪更差衪的獨生子耶穌救贖世上任何一個罪人,使人走出困境:「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進入 24:1-27:13,經文描述到「末日的審判」,可視為13-23章有關列國受審的總結,預言神對普世的審判及對選民的救贖。本段流露出啟示文學中濃厚的末世色彩,因此有學者稱它為「以賽亞書的啟示錄」。
沒有地上的方法可以帶人走出這末後的困境與災難,唯有靠著主耶穌。耶穌說:「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神的子民必須告訴人這一事實,叫神得榮耀,人得拯救。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