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沒有答案的答案 (伯40:1-42:17)

終於來到約伯記最後3章經文,約伯在耶和華 神說話後有一小段回應,看來他是無言以對,無話可說。神似乎沒有給他答案,只是說「你豈可與我爭拗?」(40:2)。接著 神第再次回應約伯,更直接指出他的錯:「你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嗎?」(40:8),之後以兩種獸來比喻人無論在知識與能力上都有限制; 因為 神所設計,所創造出來的萬物,他們本身就與創造者捷然不同,都是有限的,而人也不能越過已設定的限制,就如人不能將鱷魚當雀鳥來玩耍,將鱷魚拴住,給兒女們取樂(41:5)。


究竟 神有沒有回答約伯最關心的疑問:「為何義人會受如此大的痛苦?」,讓我們再一次看看 神的回應(節錄):
39:4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裏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39章之後 神用一連串問題回應約伯)
40:2 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
40:8b 你怎能廢棄我所審斷的?豈可定我有罪?
41:11 誰先給我甚麼,使我償還呢?天下萬物都是我的。


約伯有沒有說他明白了義人受苦的因由?且看他的回應:
42:2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
42:3b 所以我說了我所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了,是我不知道的
42:5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要知道我們作為故事讀者一早就知道原因,但為何 神兩次回應約伯,卻不將他受苦的原諉,祂與撒但的協定告訴他?


你認為神是否給了答案?


約伯記屬於智慧文學的一種,東方人的智慧與希臘羅哲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希羅哲學著重理性思辯,尋根究底;東方人的智慧在於對現實事情的「悟」,是一種醒覺,一種更深層次的體會。智慧文學會用較多設問來讓人用更多角度來思考,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所以,如果我們用了一副不合適的眼鏡來看約伯記,就不太能夠看出約伯記的用意與心思,約伯記沒有給我們一個清清晰便捷,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


約伯記以一種智慧文學的方式去回應一個無論在過去,現在,與將來都會發生的現實情況,就是「義人為何受苦?」。這情況常發生在我們親友、朋友,弟兄姊妹身上,有時甚至發生在自己身上。感謝 神給我們約伯記,幫助我們跳出故有的思想框架,以另一種方式,與祂相通。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