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曾經軟弱的英雄 談《蝙蝠俠夜神起義》


文:溢、天行

蝙蝠俠──一位曾經軟弱的英雄。

自從「丹特法案」通過後高譚變成了一個和平的城市而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從此也消失了八年

潔淨能源方案其實是利用核融合技術進行發電但是這個技術潛在一定的危險性核融合反應爐核心可變成危險的中子彈八年來一直未讓該機器投入供電此時班恩突襲交易所他又利用貓女(瑟琳娜)偷竊了布魯斯的指紋並以指紋去賣空大量造成布魯斯破產

蝙蝠俠再次出現高譚市並前往尋找班恩結果蝙蝠俠大敗班恩帶往「再生池」(垂直坑監獄)而班恩則開始侵略高譚市以核彈要脅高譚市人民,並把黑門監獄裹所有的囚犯釋放又設立批判公審去審判高譚市所有富人

布魯斯在「再生池」訓練自己後成功逃離並返回高譚市 市內的警察與被釋放的囚犯決戰蝙蝠俠打敗了班恩但這時米蘭達泰特(韋恩企業董事會成員)揭露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並用刀從背後刺傷蝙蝠俠她決定要以核彈去破壞高譚市米蘭達逃走後希望能讓核彈順利引爆最後蝙蝠俠需駕駛戰機把核彈送往遠離高譚市的外海上空引爆大部份人都認為蝙蝠俠在爆炸中身亡

在美國的英雄電影/漫畫中,英雄,不是虎背熊腰的,便是身懷絕技的,沒有一位像蝙蝠俠般老殘。他與他接近殘廢的腿,在故居隱居了8年,逃避害死哈維(Harvey Dent)的現實,企圖脫離蝙蝠俠的身份,完全失去了英雄該有的鬥心,與8年前的蝙蝠俠有著天淵之別,當時的蝙蝠俠與奸角Joker水火不容,鬥智鬥力;8年後的蝙蝠俠,卻變成一位名符其實的宅男

蝙蝠俠在管家Alfred的鼓厲下回復鬥志之後,準備回復其蝙蝠俠的身份之際,卻發現其腿疾沒法根治,因此要靠儀器的幫助。但試問,英雄電影/漫畫中,有哪位須要儀器的幫助呢?大該只有蝙蝠俠。

比起其他漫畫英雄,他軟弱,但是,他能克服軟弱。

出山之前,他不停地訓練。被貝恩扔進地下監獄後,他不停的訓練。為了要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礙,為了要重見光明,為了要拯救高譚市(Gotham City)

蝙蝠俠──一位克服了軟弱的英雄。


JP的緣起


2011年十一月某天,幾個為神發夢的弟兄姊妹,匆匆忙忙地由工作地點趕到沙田一大型商場內的café店,叫了幾杯飲品,便快快進入開會主題,籌備2011年的歌詠小組。

為何要舉辦歌詠小組呢?話說教會內有對夫婦曾於外國教會,看見兒童在崇拜獻唱,心有所感。他們希望能教導兒童聖詩,並陪伴他們成長,是多美的事。於是,這對夫婦回港後便於油基教兒童唱詩。

本來開會焦點是籌備第一季的歌詠小組,但開會期間,他們發覺今年有接近80多位小朋友參加教會聚會,那他們的父母又如何呢?有人發「開口夢」,「其實都可以試吓做D嘢留住他們的父母。」究竟可以攪些甚麼可留住家長們呢?興趣班?茶聚?講座?腦震盪了片刻,他們便翻抄十多年前的舊橋,本著「橋唔怕舊,最緊要受」的大道理。所謂的舊橋,便是舉行家長班,教導他們親子的技巧,藉以接觸這班似近非近的未得之民。

講就天下無敵,叫甚麼人幫忙呢?距離要開班只有兩個多月,怎攪呀?當時,大家也沒有答案,只有一句:「天曉得!」我們便開始摸石過河的日子,看看教會有沒有人可以幫忙,原來,教會真的好似全民皆兵,個個都有些大大小小的事奉。最後,幸得教會一些資深又有識之士幫忙。他們在短短一個月內便能籌備了十二課家長班的內容及講員,內容如下。效率之快,令人萬分佩服。

日期
工作坊內容
時間及地點
213
誰是開心家長?
時間:11:00 – 12:30
地點:基道小學501(51 日的活動外)
220
了解子女成長變化():求知
36
如何督促子女溫習小妙計(一):心計
320
如何督促子女溫習小妙計(二):手計
43
了解子女成長變化():社交
417
如何令子女善用電腦
51
歌詠小組獻唱日 (地點:基道小學禮堂)
58
親子遊戲一二三
522
開心家園在社區
65
齊齊減壓有妙法(一):身心法
619
齊齊減壓有妙法(二):心靈法

短短兩個月籌備時間已過,萬事俱備,通告一發,我們也很緊張有多少人參加呢?第一次派發通告,招徠了五十位家長參予家長班。JP就是這樣開始。

摸石過河的日子,已走過了三次家長班。未來是修築搭橋,仍是摸石過河,求主幫助!


原來每個人都可以


文: 

傳福音很難啊宣教就更加遙不可及!」這是我以前對大使命的看法。年少時都參加過差傳晚會,但會後的結論都是為宣教士祈禱吧。除此之外,別無辦法。

2006年參加了差委會,因為覺得油基的差傳做得很岀色,很想在其中有份。之後,同年暑假參加了第一次短宣。雖然只是到澳門的旅程,食住都很豪華,而且福音工作也不辛勞,但這已經足夠改變我對參與差傳的看法。我那時意識到,從參加小小的一份,到全身投入這光榮中,總會有我可付出的位置。而這浩大的工程,需要每一個信徒的一份力量。由此我就立志要協助及推動更多的兄姊加入差傳的行列。

每個人都有高峰和低谷。加入差傳委員會7年,當差委主席4年,也辦過各不同的大小的聚會年會晚會祈禱會……當你讀到這裏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要寫些洩氣的話。相反,我倒覺得我是找到了人生事奉的方向。我早向差委們說了:無論是否做主席,我都會繼續做差傳的工作。因為這事工實太浩大了。然而,身心也有軟弱的時候,尤其是在工重和人際關係有張力的時候,事奉的動力自然減弱。那時候,我要如何面對呢? 堅持走推動差傳這條路,該如何走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既然大使命是對每一個信徒的託付,那樣,每一個平凡信徒都可以做到。其實,不傳福音也不會令我們的生活變得更順利,更滿足。那樣的話,倒不如讓我們每天更依靠神,在自知能力不足,時間又不夠及金錢也不多的情況下,試試站在衪為我們預備的處境中,看看神的作為。我的經驗是:「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羅馬書11




職場工作坊一:工作真要「命」!


文:michelle
2013年伊始,職場工作坊立即出動。Allen Sir以全城年度之歌「年少無知」展開序幕,其中一句歌詞寫道:「如果,命運能選擇……」到底我們有多少人享受他們的職業,又有多少是「無得揀無辦法」之下的選擇?工作真要「命」一題,其實是語帶相關:工作的確很辛苦,同時信徒還應在工作中找到「召命」。第一講由資深職場研究者(名堂待改??)胡仕揚先生分享。
胡仕揚先生先以兩段大家耳熟能詳聖經故事開始,分別是主耶穌呼召稅吏利未(馬太福音作者,路五:27-32、太九:9-13、可二:13-17)和撒該(路十九:1-10)的故事。兩個故事的主角專門承辦羅馬政府收稅合約的包稅人。稅吏這份工,在那時代並不好當,事實有如貪官代名詞,所以民眾都討厭他們。主耶穌卻親自介入他們的人生,對他們作出呼召。二人皆有戲劇性的回應,生命有180度的急劇改變:前者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後者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講者解釋,路加神學強調主耶穌是人類的一份子(人子),特別關心被社會忽略、排擠的人,毫不避嫌和他們一起。兩個故事中,主耶穌的行為最後是引起宗教領袖或眾人的不滿和非議!
兩個故事結構相似,但講員提醒大家,不同的地方才是重點。譬如利未是稅吏,撒該則是更大權力財力的稅吏長,又是財主。他倆收取的稅款並不一樣,前者是漁獲稅,後者是人頭稅和貨物稅。主耶穌在剛出來傳道時呼召利未,在進入耶路撒冷前、將要結束傳道生涯時呼召撒該,刻意營造的首尾呼應效果。面對主耶穌親自呼召,他們的回應雖然同樣戲劇性,但利未即時離開他的「職場」,全職事奉,撒該似乎仍然停留原職,但信徒可以猜想其工作方式會否有所改變。
胡先生認為,上帝不只「呼召」牧師和傳道人(撒該並沒有全職事奉),沒有高低等級之分,亦不只關於某些行業。對於「召命」,大家傳譯未必一樣。講員則認為人生有「三重呼召」。第一、認識呼召你的那一位:這屬於普遍性呼召(general call),呼召各人成為基督徒(Christian calling),認識上帝,享受與祂同在,在萬事萬物中看見祂的手和工作。第二、締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上帝除了救贖主,更是一位關乎創造的主宰。所以,人類呼召 human calling)是跟隨聖靈在你心中並環境裡的帶領和引導,盡你所能,每一刻,每一日,逐小步使這世界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第三、你的獨特呼召:這屬於個人呼召(personal calling),或者特殊呼召(specific call)運用你最享受、最大的恩賜,在上帝所呼召你去的地方或場景,完成祂在世上最想你成就的目的。
講員還道出《雅各的彩色玻璃》故事,以虛構人物雅各(各聖經人物無關)最終選擇製作彩色玻璃為終人志向,把他的工作生涯分作多個階段:迷茫期,未知個人好惡;試試看,從事多份性質不同的工作;在一份工作上執行不同崗位,終發現所長;面對人生抉擇,是追求理想還是繼續留守穩定的工作;作出最終決定。當然,這些階段,並不一定順序,有時甚至走回頭路。講員除了請大家分享現在處於職場那一站,還有細想自己最享受做甚麼?甚麼是你的「彩色玻璃」?
更多詳盡內容未能盡錄,不過大會已經備有當晚錄音,亦有講員設計的筆記,大家可以到油基Facebook或聯絡「油基全職聖徒聯盟」。聯盟成員袁明慧即場問部分出席會友,回應如下:
1. 還未了解神在現今工作中有何呼召,身邊好多同自己工作性質的基督徒同事,彷彿已有很多人成就這方面的使命,那麼我的存在價值是甚麼呢?2. 未確定自己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方向,聽到尋找工作召命的七個面向,立刻抄寫下來,覺得是今晚的得著;3. 我的彩繪玻璃是甚麼呢?未必人人都能在工作中從事製作自己的彩繪玻璃,那麼,工作的意義又是甚麼呢?4. 今晚的聚會未有帶來很深刻的共鳴或興趣,期待接續的題目。
工作真面「命」!可能正正困擾不少在職信徒。不過,借用胡先生對將要投入職場的年輕人的勸勉,「工作不是單打獨鬥」。
願我們在主裏彼此守望。誠心所願!

職場嘉年華


文:michelle
2012127日晚上,油基新堂首次舉辦「職場嘉年華」,由「油基職場聖徒聯盟」策劃,為身處不同工作階段的信徒提供平台交流和經驗分享。這次別開生面的聚會匯集逾60位來自不同團契和分區祈禱會的會友,場面熱鬧。
聚會開始前,所有參加者必須從榴槤雪條、蘋果、鴨梨和柑中作出選擇。起初,大家還不當一回事,想不到榴槤雪條銷情最好。後來,聚會開始時大會才告知這些是「分組」的記號,並且有象徵義意。榴槤和柑代表兩類不同的職場人際關係,前者的獨特氣味代表攻擊性,後者則擁有圓圓討好的外表,表示容易相處;蘋果既是創世之初善惡樹上的果子,於是象徵工作上的灰色地帶;鴨梨只要用普通話唸便很易明白──就是「壓力」的諧音。
分組後,大家要在組內以圖畫介紹自己的工作還有感覺。有人就畫了一個柑,表示自己像一個柑,「日日被人剝到一瓣瓣」;又有一畫了許多時間,代表工作要不停追「死線」。最特別是有人分享「那些年」有人情味的老闆,員工可以因為「準時返夜學」而不用加班;生兒育女後,更問老闆可否提早下班接兒子回家。那些年不是洪荒遠古年代,大抵是十多廿年前的光景,兩代之間的工作環境變化卻翻天覆地。每組又被分派不同處境題,如瘋狂加班、被同事針對、上司要求向客戶「俾著數」(行賄)等,讓大家討論。
育有一子一女既要打工又擔任堂委的媽媽Zoe緊接真誠分享多年工作體會,「mark清楚」行事曆和「唔怕蝕底」的心態可以幫她安排工作。不過,她也不是單純照單全收老闆要求,例如她會緊守出席周日崇拜的底線。若在非辦公時間工作,她更會反建議帶同囝囝開會(場所附設兒童室)。最後,Allen Sir簡單以電影《Pi少年的奇幻旅程》,總結職場就像少年Pi與猛虎在大海流浪的劇情,既要一起生活,又怕被對方吃掉,當中的困難和掙扎毫不簡單。
「油基全職聖徒聯盟」由Allen Sir帶領,聯同各職青團契代表,定期開會,討論關顧快要踏入及已經進入職場的信徒,本年已計劃活動有3場職場工作坊及退修營。

摩西團──蛻變中的蝴蝶


    小時候,上自然課,最喜愛看蝴蝶成長的過程。由一粒粒卵子,變成色彩繽紛的小毛蟲,然後毛蟲吐絲作蛹。這階段,一切以為靜下來,其實,內裡正蘊藏著巨變,蝴蝶以待破蛹而出,綻放美麗。

 摩西團正經歴蛻變中。

    本文分兩部分,一部分由服侍摩西團多年的周執事撰文,講述摩西團的發展史。另一部分,專訪李牧師有關喜樂老友記小組的情況。


﹣﹣﹣﹣﹣


 文:周執事

摩西團在教會中是最年長的團契。年輕的弟兄姊妹可能以為她的存在,是教會為長者信徒既定設立的一個長者團契。其實,摩西團存在至今,是教會近三十年福音發展、主愛流動的成果。願藉此文,細數父神的恩典與慈愛,如何引領著團契的服侍和成長,願祂在當中得著榮耀。


愛在家長流動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教會呼召一群有心的弟兄姊妹,成立成人小組,目的是藉著小組活動,接待送子女返主日學的基道學校家長,在主日學的時間,教會邀請家長參加成人小組,向他們傳福音。當時有數位家長願意參加,教會便是由此開始,可以直接接觸學生家庭。成人小組內服侍的弟兄姊妹,透過輕鬆的小組週會,如手工班、茶點、詩歌、查經、生活分享、家庭探訪等,向家長分享福音。當時信主現在仍留在教會的有盧太、張太。藉著當中有家長信主,教會面向學校家庭的福音工作,便有了往後發展的基礎。信主後的基道學生家長,承接著傳福音的使命,用愛心接待願意來到教會的家長,他們成了教會向家長傳福音最有力的福音大使。因著這些弟兄姊妹的努力,主的愛在家長中流動。


愛在肢體流動

踏進九十年代初開始,成人小組除了仍為家長的福音努力外,也發展成為牧養成人信徒的團契。因著成人小組是教會最年長的團契,弟兄姊妹向家人傳福音及帶領他們返教會,最自然就會安排他們的年長家人到成人小組,當中團友的年齡層便由成人擴展至長者。在一九九四年四月,教會正式將成人小組改為團契,名為摩西團。當年未有分齡牧養,一個團契內的團友,有超過三十年的年齡層差距,成人與長者一起彼此相交,這是摩西團的特色,也在當中看到父神豐滿的賜福。團契內的具體服侍工作主要由成人弟兄姊妹負責,而長者也用他們的關心與代禱,祝福著服侍的肢體。這樣的彼此服侍,讓摩西團的團友不受年齡的隔閡,一起在主的愛中成長,因為主的愛在肢體中流動。


主耶穌教導我們:「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 13:35)學習和實踐「彼此相愛」是維持團契生活最重要的原素。在聖靈的帶領下,一群生命彼此關顧,互相支持的基督徒,一定也會為主活出美好的見證,讓人知道,拯救我們的主,確是又真又活的神。願父神賜福眾弟兄姊妹!





喜樂老友記小組——專訪李牧師
訪問、整理:陳姑

        隨著摩西團的年齡的差距愈來愈大,加上,老友記年事漸長,專注力及體力也不足。於2011年期間,李牧師走訪了幾家教會,與他們交流長者事工。然後,2012年初,便嘗試於周四下午舉辦「 喜樂老友記小組」,旨在加強分齡牧養的事工,從鏡通執事一文,摩西團的年齡差別愈來愈大,值得重視;另一方面,希望分散教會老友記在周日之忙碌,可專心一意參予崇拜,並善用平日他們空閒的時間,學習聖經。

         現時,喜樂老友記小組的運作,與一般團契無異,先有十五分鐘敬拜,然後,有專題式聖經分享或研經,接著是分組禱告,最後便是不可或缺的茶點時間。李牧師邀請了三位得力助手協助,他們在小組中擔任小導師及協助場務,以致小組運作十分暢順。在外人看來,他們三人服侍很微小,但在神的國卻是大的。

        李牧師分享,現時,參加喜樂老友記小組平均約有十多人,還記得第一次聚會(2012419日)舉行時,正遇上大雨,心想一定沒有老友記來,但豈知當天也有約十多位老友記出席,他們實在是老而彌堅。別以為教會老友記很倚賴別人,其實,他們十分能幹,每次均有當中幾位老友記姊妹預備食物,招呼各人。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跟他們打招呼,見到面時關心他們,吃他們所製作的食物,他們已感到很滿足了!盼望我們下次見到教會老友記時,也記得這樣做。
      
        最後,摩西團正面對著改變,究竟前面的發展如何?李牧師分享,究竟是合是分,也須謹慎和同心處理。但她寄語一眾老友記:「希望老友記得到更好的牧養,教會便能發展得更好。」盼望摩西團能在蛻變中,持定方向,能破蛹而出,不再被困,綻放天父給蝴蝶的美麗。

  
後記:
筆者有幸有機會在喜樂老友記小組分享聖經,發覺他們每個都很「醒目」,雖年約六、七十,但腦筋轉動也不遜於年青人。筆者最感受到是他們那熱情款待客人的心,常常以禮待人,這是我們值得學習及尊敬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