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教會與社區的微妙關係——訪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姚健偉牧師


訪問:聲、nicholas、陳姑
筆錄:陳姑
姚牧師的深情分享:事工不斷做,人數卻差不多……神好像沒有使用我們……反思是我們要認真地祈禱!在我們經歷中,神叫我們知道,沒有認真地、徹底地、謙卑地在祂面前祈求,一切只會事倍功半。但當我們真的祈禱了,我發覺,一切也在神的恩典中,並不是靠我們的智慧。所以,我們要等候神。 

 想做的事太多,必要分優次

  教會最頭痛的不是懶惰、不積極擴展神國;相反,有時最磨人的是,教會樣樣都想做。信徒間可能會問為何要服侍這些人,而不服侍其他人呢?有弟兄姊妹大發熱心,想關心社會上被忽略的人士,奈何教會已沒有資源,未能配合他們的異象而感到氣餒,甚至投訴教會冷漠。

  身經百戰、牧會已二十六年的崇真會救恩堂堂主任姚健偉牧師認為,每間教會也有自己的問題。但我總覺得,弟兄姊妹熱心服侍,是沒有律法禁止的。但我們要合一,有時事工由下而上,卻未得到牧者的認同。首要的是要一起討論,找出牧者的顧慮。」作為過來人的他,指出「作為一個領袖,責任很大,要顧及的東西比平信徒多。作為堂會的牧者,更甚也。他所看見的,所顧慮的,可能跟同工們、弟兄姊妹不同。

  姚牧師更打趣地說,教會其實是一處很麻煩的地方!他舉例,有肢體看見某人/某處有需要,動了憐憫的心,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當拿出來在教會討論的時候,往往好事變壞事。若私底下去做,可能很快完成;但一旦在教會層面商討,要考慮的多了,例如:會不會開了先例、捐多少才合宜、為何要捐給這個,那個又不捐等,事情變得複雜了!坦白說,我們不得不尊重遊戲規則,教會用錢 確實要考慮的多,有時可能給人迂腐的感覺,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其限制。

  因此,救恩堂痛定思痛,同工們、信徒領袖等重新釐定教會的方向,將教會的活動分成三級:第一級事工,是所有人也要參加,其他部的事工必須讓路。第二級事工,是聯區性事工,該區的人士必須出席。第三級事工,大家可選擇參加。這樣,一方面減少了因活動太多,令人疲於奔命、怨聲載道的聲音;另一方面,提高了救恩堂的行政效率。



中產講多過做!?
  
  中產階層人士給人的感覺,有學識、有財力,但總是講多於做。但偏偏香港教會多是聚集較多的中產人士。他們在教會可以發揮怎樣的角色呢?姚牧師指出,教會是打開大門,我們不能選擇誰人進入教會。《聖經》教導,『神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我們』。所以,最重要的是,教會如何能留下神所賜給我們的人。譬如,救恩堂有一間幼稚園及小學,並兩間津貼中學。我們要問神為何給我們有這些學校?神為何要放我們教會在中西區裏?最重要的是人。若沒有人識做,我們可以請人做!多數教會是中產,中產有一樣特徵,中產講多過做。所以,我們教會這十年是強調實踐。中產的好處是有資源,他們也很有心,是等你叫他們俾錢。中產獨立能力高,是教會很大的力量。只要我們給他們異象,他們便會奉獻他所有的,甚至出錢又出力,統籌及推動事工的發展。

堂校事工

  根據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二○○六年的資料,堂校教會的數目增長,九九年,全港堂會1129間,當中堂校有178間;到二○○四年全港堂會1181間,增長了約50間,堂校則有231間,亦增長了約50間,由此可推斷新增堂會多屬堂校。另外,有關教會增長方面,九九年崇拜人數超過一百人的堂校只佔全部堂校的44%,低於全港教會的47%;但二○○四年一百人以上堂校高達58%,高於全港的53%,可見堂校在九九至四年這五年間增長得比一般教會快。[1]

  救恩堂如何推展堂校事工?姚牧師指出,救恩堂的堂校事工發展不錯,由於我們學校在街坊心目中的認受性也不錯,而小學、幼稚園的老師也很愛錫同學,著重聖經,著重師生關係。

  救恩堂與油基堂一樣,也是以家長班接觸學校的家長。救恩堂於1996年開辦了主日家長班,由當時校長杜陳碧麗女士1994-2008年任救恩小學校長)推展。姚牧師雀躍地分享家長班的事工,杜太(校長)本於學基浸信會聚會,但她深感到神給她的異象,便要求教會當宣教士般,差她到救恩堂聚會,並服侍家長。杜太有心有力,校長振擘一呼,老師及家長和應。那種委身,那種呼召,十分好!

  就是這樣,一呼百應。救恩堂於1996大力發展家長班。校長、老師及教會於整學年,分三期舉行家長班。首四個月,講夫婦關係。第二期的三個月,便引入聖經個案例子講親子教育。第三期便講福音。每次約一個鐘。講座完後,便分組,加深大家的關係。期間,家長班舉行旅行、大食會等等。

  姚牧師肯定地回應:十五年來,家長班讓教會有一定增長,曾試過有一年有二十多位家長洗禮,當然並不是年年如是,但人數是不斷累積的。有些更作了家長班的職員。

進入社區

  隨著家長班的發展,學校成了救恩堂接觸社區的其中一個重要接觸點。在神的帶領下,背著一百六十年歷史及傳統的救恩堂衝出教會大門,進入社區。姚牧師很謙卑地分享:我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儉,但神給我有憐憫的心,很願意關心這區。

二○○一年,我們跟著李健華牧師學習如何接觸、服侍社區。起初是一邊學,一邊做,例如在六四舉辦講座、邀請議員在教會分享……最感動的是在二○○二年,神感動我們,開放副堂給街坊看世界杯直播,教會年青人安排飲品。有些因座滿而不能入場的人更用粗口駡我,我沒有氣憤,反而很高興,因為有人因入不到教會而不高興……

    姚牧師就在神給他異象下,帶領教會進入社區。教會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進入社區。起初是不懂從何入手,但後來有機會在這區見證上帝,特別是零三年沙士的一年,崇真會在一個中秋節翌日,招聚了全區七百多基督徒,進行上山除草、洗街、洗樓梯等服侍社區。這個行動也感動了中西區的政府官員,因為那天是下著雨,但仍有這麼多信徒,穿著一式一樣的制服,同心清潔社區,見證上帝,並打開了與政府和社區合作之門。

總結

最後,姚牧師勉勵我們,以前我們會懼怕走入社區,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是少數。但我們要記得,我們是一班獨特蒙恩的人群,因為『我有的(救恩),你(社區/未信者)沒有(救恩)』,我有的正是你所需要的。我們要必須謙卑地去做,讓福音漸漸地滲入社區,讓更多人透過我們認識上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