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叛變的前奏 (民數記14:1-15:16)

這一章可說是民數記中富戲劇性的一章聖經,緊接之前13章探子回報在迦南地所見的情況及帶回來的物品,以色列人再一次強烈反影他們的不滿,及返回以前生活的願望。「巴不得我們死在埃及,或更甚死在曠野,但還好過死在別人刀下」(v.2),之後有些人說出了心底的願望:「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v.3),更付諸行動要另立一位領䄂領他們返埃及,這裡生動地描述了叛變的前奏。


面對群情兇湧,摩西及亞倫盡最大努力來阻止。突然約書亞及迦勒這兩位探子加入力勸民眾,卻換來被石頭打死的危險。正當石頭扔來之際,耶和華神出手了,以榮光向以色列眾人顯現。之後場境收回只有摩西與 神的對話。
「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耶和華神甚為憤怒實在很有理由,以色列人實在幫吾落,但摩西考妙地以4個理由為以色列人求情:
- 若耶和華殺了以色列人,必被埃及人知道,也會通知迦南地的人(v.13-14)
- 迦南地的人早知道祢在引領以色列人,若殺了他們迦南人必會議論(v.14)
- 這會給不知情的外邦民族曲解,以為耶和華沒辦法帶以色列人進入福地,所以倒不如在曠野殺了他們(v.15-16)
- 耶和華說過祂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所以求耶和華如祂所說的話赦免他們這一次的罪。(v.18-19)


他的求情得到什麼結果?耶和華聽了他的請求,但也如上次金牛犢事件一樣,不滅絕所有人,但亦要受懲罰,就是:
- 凡向祂發怨言的,年過20以上,都要死在曠野,不能進入迦南地
- 但婦人,孩子例外
- 按窺探那地的40日,1年頂1日,以色列人要擔當罪孽40年,所有人都要在曠野漂流40年才能進入迦南地。


反省:
人很容易將一段消息中不利的部份放大想像,製造恐慌,這是人性,人與人之間也很容易被悲觀情緒及恐慌感染,像瘟疫般擴散,從這段經文可見一班。我們看見跟從 神的以色列人如是,何況那些還未跟從 神的大多數人?以色列人尚且藐視神的僕人摩西(當時摩西是有權位的人、是「官方」的),認為這些在上位的人無能,並視他做事有「陰謀」而要他下台,要另立領䄂,那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種種對待「上位」、「官方」的言論,以陰謀論來製造恐慌的情況,就不足為怪了,都是從古至今都有的通病。教會要否跟隨社會上多數人的言論,是否需要跟隨主流意見?可以從這段以色列人的歷史為鑑。


此外從摩西的領導,對我們有甚麼啓發?從聖經看他常被要求作決定,應是能明辨是非的人,但他或不善管理,他岳父看不過眼才建議他立長官幫助管理百姓(出18:13-26)。他或過於被動,也很難說。但他絶對是非常敬畏主,也非常忠心照顧被他帶領的人,甚至拼著自身性命來守護他們。可以說在「你要愛主你的 神」這第一誡命上,及「又要愛人如己」這第二誡命上(太22:37-40),他都做到了,甚至是一個完美的典範。


民15:1-16
論及獻祭的條例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