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11章為5-11章的總結,講述謹守律例以及承受地土的關係。「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誡命。(11.1)」四組詞藻表示了上帝對子民的全面教導,以色列民必須謹守。
1. 11:2-7 回想上帝引領
回想出埃及和曠野的記憶,上帝保守不只是過去,也直到如今。也回想可拉等人對摩西的叛逆及滅亡(民 16:31-33),確認上帝透過摩西帶領以色列的權柄不容挑戰。
2. 11.8-12 前瞻應許之地
即將進入之地,並非於埃及作奴隸時的貧瘠之地(那時需用腳灌溉),卻是流奶與蜜的滋潤之地,滿有上帝眷顧。
3. 11.13-21祝福與詛咒
順服與否必須二選其一(Either/Or),順服帶來祝福(11.13-15),可享上帝眷顧帶來的五穀、新酒和油、草地和牲畜等豐足供應;否則面臨詛咒(11.16-17),一切祝福不再,地不再出產,人也從地上滅亡。
11.18-21重申6:4-9的教導,緊記盟約(上帝話語),處處不忘,常常警覺,更要言教身教,代代相傳,建立真正分別出來的信仰群體。
4. 11:22-32總結
作為第一篇講論的總結,重述祝福與詛咒都已陳明(11.26),以色列人必須嚴肅地作出選擇,順服與否不可含糊,謹守一切律例典章。(11.32)
申12進入了申命記第二篇講論 (12-25章),具體講述涉及多個不同層面的律例典章,既全面亦豐富,教導以色列民如何具體實踐信仰,在異地分別為聖,活出徹底忠於上帝的信仰生活。
申12為第二大段的開始,第一個題目便是敬拜上帝,可見敬拜在信仰生活的重要甚至超然地位。
1. 12:1-4
緊接11章,仍以遵守律例為得地為業的重點(12.1),並要拒絕當地既有的敬拜風俗,拆毀祭壇和雕像,單單敬拜上帝。
2. 12.5-12
有別於當時在曠野的敬拜,將來得地為業的敬拜會有特定地點,要奉到耶和華神所選擇立為他名的居所(12.11),建立上帝為中心的敬拜禮儀,如獻祭還願及分享祭物等,可蒙上帝賜福而歡樂。敬拜及分享不只是個人及自家的行為,更要顧及其他社群如奴僕及利未人。可見敬拜生活於當時並非抽離的「屬靈」活動,而是整個群體如何獨尊上帝實踐律例的集體見證。
3. 12.13-32
為12.5-12及12.1-4的平衡,亦指出可隨心所欲宰牲吃肉,但不能吃血的教導。
敬拜生活為信仰群體的核心和本源,有如十誡第一誡為首要的先決,沒有上帝在其中的一切信仰行動盡皆枉然。
反省
1. 信仰群體必須忠於上帝,上帝亦要求子民絕對效忠(Exclusive loyalty),在上帝與其他只可二擇其一,只能跟隨或不跟隨,絲毫不得含糊。這樣的要求我們可以嗎?
2. 信仰群體透過上帝話語言教身教建立新的一代,教導他們認識上帝(11.18-21)。今天,教導下一代認識上帝是否這樣?如何言教? 如何身教? 還是屬於教會的職責及服務?
3. 敬拜強調整個群體的參與:在指定的地方,有一定的禮儀,如獻祭、吃喝及分享等,分享更有其社群意義如服侍有需要的人。今天我們敬拜生活是否如此? 當信仰變得越來越個人化的時候,我們更重視個人得著、領受或感受等,甚至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情緒反應,這跟敬拜上帝的原來教導若非背道而馳,亦或相距甚遠。學習重群體輕個人並以上帝為中心的敬拜,或有助我們更深認識上帝。
窯匠工房@油基
1. 11:2-7 回想上帝引領
回想出埃及和曠野的記憶,上帝保守不只是過去,也直到如今。也回想可拉等人對摩西的叛逆及滅亡(民 16:31-33),確認上帝透過摩西帶領以色列的權柄不容挑戰。
2. 11.8-12 前瞻應許之地
即將進入之地,並非於埃及作奴隸時的貧瘠之地(那時需用腳灌溉),卻是流奶與蜜的滋潤之地,滿有上帝眷顧。
3. 11.13-21祝福與詛咒
順服與否必須二選其一(Either/Or),順服帶來祝福(11.13-15),可享上帝眷顧帶來的五穀、新酒和油、草地和牲畜等豐足供應;否則面臨詛咒(11.16-17),一切祝福不再,地不再出產,人也從地上滅亡。
11.18-21重申6:4-9的教導,緊記盟約(上帝話語),處處不忘,常常警覺,更要言教身教,代代相傳,建立真正分別出來的信仰群體。
4. 11:22-32總結
作為第一篇講論的總結,重述祝福與詛咒都已陳明(11.26),以色列人必須嚴肅地作出選擇,順服與否不可含糊,謹守一切律例典章。(11.32)
申12進入了申命記第二篇講論 (12-25章),具體講述涉及多個不同層面的律例典章,既全面亦豐富,教導以色列民如何具體實踐信仰,在異地分別為聖,活出徹底忠於上帝的信仰生活。
申12為第二大段的開始,第一個題目便是敬拜上帝,可見敬拜在信仰生活的重要甚至超然地位。
1. 12:1-4
緊接11章,仍以遵守律例為得地為業的重點(12.1),並要拒絕當地既有的敬拜風俗,拆毀祭壇和雕像,單單敬拜上帝。
2. 12.5-12
有別於當時在曠野的敬拜,將來得地為業的敬拜會有特定地點,要奉到耶和華神所選擇立為他名的居所(12.11),建立上帝為中心的敬拜禮儀,如獻祭還願及分享祭物等,可蒙上帝賜福而歡樂。敬拜及分享不只是個人及自家的行為,更要顧及其他社群如奴僕及利未人。可見敬拜生活於當時並非抽離的「屬靈」活動,而是整個群體如何獨尊上帝實踐律例的集體見證。
3. 12.13-32
為12.5-12及12.1-4的平衡,亦指出可隨心所欲宰牲吃肉,但不能吃血的教導。
敬拜生活為信仰群體的核心和本源,有如十誡第一誡為首要的先決,沒有上帝在其中的一切信仰行動盡皆枉然。
反省
1. 信仰群體必須忠於上帝,上帝亦要求子民絕對效忠(Exclusive loyalty),在上帝與其他只可二擇其一,只能跟隨或不跟隨,絲毫不得含糊。這樣的要求我們可以嗎?
2. 信仰群體透過上帝話語言教身教建立新的一代,教導他們認識上帝(11.18-21)。今天,教導下一代認識上帝是否這樣?如何言教? 如何身教? 還是屬於教會的職責及服務?
3. 敬拜強調整個群體的參與:在指定的地方,有一定的禮儀,如獻祭、吃喝及分享等,分享更有其社群意義如服侍有需要的人。今天我們敬拜生活是否如此? 當信仰變得越來越個人化的時候,我們更重視個人得著、領受或感受等,甚至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情緒反應,這跟敬拜上帝的原來教導若非背道而馳,亦或相距甚遠。學習重群體輕個人並以上帝為中心的敬拜,或有助我們更深認識上帝。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