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節期(申命記16:1-17:20)

摩西這段講話再一次訓導以色列人要守3個重要的節日--逾越節、七七節(即我們熟悉的五旬節),及住棚節。

逾越節
記念 神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最後一晚所發生的事,他們在這節期7天內要吃無酵餅,記念他們是怱忙中離開埃及。逾越節在猶太曆法正月十四日黃昏開始,無酵節則在次日舉行,一連七日(利二十三5~8)。另外地點也不是如出埃及時每家自備逾越節羔羊,而是在 神所指定的地點獻逾越節的祭,這與民數記9:11-12記載不同。

七七節(即我們熟悉的五旬節)
由收割初熟的小麥開始計7個7日(星期),七七節就是收割節,後稱為五旬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以色列人要從他們所收割的農作物中,拿出初熟的來作甘心祭献給 神。自新約五旬節聖靈降臨為這日帶來新的意義,當日有三千人歸主也是在聖靈引領下一次非常大的人靈的豐收。

住棚節
又名收藏節(16:13),乃是在收割葡萄和橄欖之後,表示一年農事的結束,以色列人要在樹枝搭成的帳棚內住七日,以記念他們在曠野生活的日子,並為當年的收成献上感恩。

16:16重申每位以色列男丁都要在這三個節期往「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祂」,也不可空手朝見,要有所準備。所以在新約時代,以色列人都在這些節期上耶路撒冷過節,主耶穌也不例外。

往後的經文論及好幾過題目:
設立審判官
你要追求至公至義,好叫你存活,承受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16:20)
不可設偶像及敬拜別神
不可在壇旁栽甚麼樹木作為木偶。22 也不可為自己設立柱像;這是耶和華-你上帝所恨惡的。(16:21)
不可將殘疾,有缺憾的祭牲献給 神,是耶和華所憎惡的(17:1)
治死拜別神,拜日頭、月亮的人(17:2-7)
有關人與人之間的紛爭
人與人爭訟的事,要帶往祭司利未人,並當時的審判官,求得審斷(17:8-13)

設立領䄂
領䄂會有權力,這裡不單要求他有自制能力,神還有一個與其他國王不同的要求,就是他要為自己抄寫一份律法書,並要平生誦讀,好讓自己「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上帝,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17:19)

反省:
以色列人這些節期對我們有什麼意義?神設立節期,有些具其歷史原因,要我們記住祂的作為,有些節期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祂的恩惠。我們這世代的信徒如何面對教會兩個重要的節期?我們會否已被俗世所侵蝕,將受苦節、復活節變成一個最佳外遊的時機?最佳清理工作,學業的日子?聖誕節成為購物,大餐,或搞佈道會的好時機?我們香港人都很會把握及利用一切時機,申命記這段經文道出 神的心聲,就是要讀這經的人在過節時「在耶和華-你上帝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我們能否滿足祂對我們的期望呢?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TWA經文分享:告誡與提醒 (申命記13:1 - 15:23)

聖經學者萊特(Christopher Wright) 從這三章的內容,按主其主旨分為三個題目:

  • 第13章 告誡 神的子民 提防追從別神的各種試探(來自 貌似先知的試探;來自 家人親屬的試探;來自 大眾背道的試探);
  • 第14章 提醒 神的子民 要在家裡 和 田間要遵行神的旨意(聖潔與憐憫);
  • 第15章 豁免債項和釋放奴僕(社會關懷)。


申命記的律例結構反映著十誡的次序,並將十誡應用在自己的社群成為互相守望提醒和見證神的生活規則。因此第13章主要是 與 不拜別神和偶像有關 第14-15章 則與 守 安息日 有關,並旨在社群中活出十誡。

神拯救和呼召我們成為屬祂的群體,既要聖潔專心一意跟隨依靠神,亦要作為基督的身體互相守望和向人施憐憫見證主恩豐富。

求神教導我們遵主旨意,學習作為基督的身體互相守望和向人施憐憫見證主恩豐富。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TWA經文分享:絕對的效忠 (申命記11-12章)

申11章為5-11章的總結,講述謹守律例以及承受地土的關係。「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誡命。(11.1)」四組詞藻表示了上帝對子民的全面教導,以色列民必須謹守。


1. 11:2-7 回想上帝引領
回想出埃及和曠野的記憶,上帝保守不只是過去,也直到如今。也回想可拉等人對摩西的叛逆及滅亡(民 16:31-33),確認上帝透過摩西帶領以色列的權柄不容挑戰。


2. 11.8-12 前瞻應許之地
即將進入之地,並非於埃及作奴隸時的貧瘠之地(那時需用腳灌溉),卻是流奶與蜜的滋潤之地,滿有上帝眷顧。


3. 11.13-21祝福與詛咒
順服與否必須二選其一(Either/Or),順服帶來祝福(11.13-15),可享上帝眷顧帶來的五穀、新酒和油、草地和牲畜等豐足供應;否則面臨詛咒(11.16-17),一切祝福不再,地不再出產,人也從地上滅亡。

11.18-21重申6:4-9的教導,緊記盟約(上帝話語),處處不忘,常常警覺,更要言教身教,代代相傳,建立真正分別出來的信仰群體。


4. 11:22-32總結
作為第一篇講論的總結,重述祝福與詛咒都已陳明(11.26),以色列人必須嚴肅地作出選擇,順服與否不可含糊,謹守一切律例典章。(11.32)

申12進入了申命記第二篇講論 (12-25章),具體講述涉及多個不同層面的律例典章,既全面亦豐富,教導以色列民如何具體實踐信仰,在異地分別為聖,活出徹底忠於上帝的信仰生活。
申12為第二大段的開始,第一個題目便是敬拜上帝,可見敬拜在信仰生活的重要甚至超然地位。


1. 12:1-4
緊接11章,仍以遵守律例為得地為業的重點(12.1),並要拒絕當地既有的敬拜風俗,拆毀祭壇和雕像,單單敬拜上帝。


2. 12.5-12
有別於當時在曠野的敬拜,將來得地為業的敬拜會有特定地點,要奉到耶和華神所選擇立為他名的居所(12.11),建立上帝為中心的敬拜禮儀,如獻祭還願及分享祭物等,可蒙上帝賜福而歡樂。敬拜及分享不只是個人及自家的行為,更要顧及其他社群如奴僕及利未人。可見敬拜生活於當時並非抽離的「屬靈」活動,而是整個群體如何獨尊上帝實踐律例的集體見證。


3. 12.13-32
為12.5-12及12.1-4的平衡,亦指出可隨心所欲宰牲吃肉,但不能吃血的教導。

敬拜生活為信仰群體的核心和本源,有如十誡第一誡為首要的先決,沒有上帝在其中的一切信仰行動盡皆枉然。


反省
1. 信仰群體必須忠於上帝,上帝亦要求子民絕對效忠(Exclusive loyalty),在上帝與其他只可二擇其一,只能跟隨或不跟隨,絲毫不得含糊。這樣的要求我們可以嗎?

2. 信仰群體透過上帝話語言教身教建立新的一代,教導他們認識上帝(11.18-21)。今天,教導下一代認識上帝是否這樣?如何言教? 如何身教? 還是屬於教會的職責及服務?

3. 敬拜強調整個群體的參與:在指定的地方,有一定的禮儀,如獻祭、吃喝及分享等,分享更有其社群意義如服侍有需要的人。今天我們敬拜生活是否如此? 當信仰變得越來越個人化的時候,我們更重視個人得著、領受或感受等,甚至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情緒反應,這跟敬拜上帝的原來教導若非背道而馳,亦或相距甚遠。學習重群體輕個人並以上帝為中心的敬拜,或有助我們更深認識上帝。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TWA經文分享:回顧與前瞻 (申9-10章)

淺釋

當摩西在山上領受十誡,但以色列人卻在山下做金牛。回想以色列人的所作所為,就可預測他們將來不會感恩圖報,甚至乎會背叛上帝。
這並非個別事件,以色列人還在他備得、瑪撒、基博羅哈他瓦幾個地方作反,當然還有加低斯巴尼亞的事。以色列人常常惹上帝發怒,背離上帝。

摩西向上帝求情,因此以色列人才沒有被滅絕。

摩西回顧歷史後,帶出一條出路。以色列人要在應許地凡事順利,要在心態上作出改變和更新,就是敬畏上帝、愛上帝,遵守他的誡命和律例,不再冥頑不靈。


反省

回顧與前瞻是息息相關,如何看待過去,也影響我們如何前行。看待過去,人往往各走極端,就是活在過去的陰霾不能自拔,或割裂過去的歷史盲目前行。

前者,影響我們,黑暗的歷史掌控我們的內心,甚至乎勝過我們。

後者,連過去的恩典的記憶也同被抹去,企圖忘記背後但有新的開始,但成功忘記背後,但是揭開犯罪的新一頁,正如以色列人一般。歷史不斷重演,錯誤不停發生。

兩者也不是真正的出路,餘下的就是:認定上帝的恩典,不活在過去自暴自棄,及認清過去的挫敗和跌倒,上帝卻不離不棄,所以我們不害怕將來,因為我們可以確定上帝施恩,今日同樣,將來也會如此。

假如心意不轉換,歷史只會再度發生。只管定睛仰望上帝,過一個敬畏上帝、愛上帝的生活。

你如何看待歷史呢?你的過去如何影響你呢?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TWA經文分享:埋身的挑戰 (申七至八章)

以色列民將要進入應許之地,摩西如一位慈父叮囑兒女一樣,按耶和華吩咐他們要趕出住在當中的七國人民,他們比以色列民更強大的。在此擊戰中,必要擊殺他們,不能建立和約及邦交,彼此不可嫁娶。因為他們會使以色列民轉向敬拜別神。

摩西重申耶和華揀選以色列,從來不是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反而人數是萬民中最少的(7:7),因耶和華愛他們並守他曾向他們列袓所立的約。因此,他們若謹守遵行上主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便必蒙福,在人數及產業也有增無減。(7:12-15)

摩西亦堅固他們的信心,若有覺得對家如此強大,我如何趕出他們呢?他以列祖出埃及所經歷的神蹟奇事,顯出衪大能的膀臂。耶和華必以祂對埃及而照樣對待對家。亦再次提醒他們這埸激戰是漫長而具挑戰性的,但要謹記耶和華已把他們交在以色列民手中。另要小心面對偶像及財寶,取了當滅之物便成了當滅之物。(7:25-26)

摩西以在曠野四十年的經驗鼓勵以色列民,就是要鍛練他們的心志,學習在資源短缺下單靠耶和華,也經歷衪的保守以致仍可生存,並預備邁向流奶與蜜的豐盛新里程。然而,又有另一挑戰: 忘本,以為貨財的能力是出於自己,漸忘記了上帝。(8:11-18)

反省:
今日我們看見這段經文帶來的挑戰嗎?面對龐大的強權勢力,是自保抑或反思我們應如何遵從上主的誡命,律例,典章呢?當我們經歷過困難而安定下來之後,我們有否忘了上主,而只留意一切成就都歸功於自己的能力上呢?今日中產教會面對貧窮人是著重階層分隔抑或分享與共融呢?擁有豐富資源的我有責任照顧有需要的人嗎?聖經如何教導我們?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TWA經文分享:新一代,新命令(申命記5:1-6:25)

神在何烈山所頒布的十誡,乃是律法的核心,摩西強調神不單是與列祖立約,並且也和當時的會眾立約,「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在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申五6)。

神藉著摩西再向這新一代的以色人重申耶和華神的誡命,當中前部份是人對神要留意遵守,後一部份是人與人關係的法則(申五6-21),正好比對神對以色列人列祖的吩咐(出廿1-17):

1.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神
2.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
3.不可妄稱耶和華神的名
4. 當守安息日為聖日
5. 孝敬父母,使你得福
6.不可殺人
7.不可姦淫
8.不可偷盗
9.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0.……不可貪圖人的房屋...


神已把這些誡命向上一代的以色人頒布了,現在這新生一代,神也藉摩西,向他嚴肅的宣講。是的,我們每一個人是要自己親自面對主,就是憑藉主耶穌得救,也是個人與主建立關係,没有人可代替我們接受主耶穌,叫我們可得永生,故此,新生一代,若要與神建立關係,也要親自面對神。


主的話對所有人都重要,任何跟隨主的門徒,都必須遵行祂的話,為主傳揚福音、作祂的見證,主應許常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9-20)。


你是否選擇切實遵行祂的話?你願意為新一代守望,為他們祷告,讓他們也經歷遵行主的誡命得著神的祝福?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又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六5-7),神再一次提醒以色列人,不單自己要愛神,也要把神的命令教訓兒女們,兼且神再次申明祂是守约施愛的神,帶領新一代的以色列人進入祂的應許地。


反省
你是否今天也願意帶領你的兒女/後輩來遵行神的教導?你是否相信若新一代遵守神的命令,他們同樣蒙神大大賜福?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TWA經文分享:彼此委身 (申命記4:1-49)

申命記第4章的文學結構,和近東條約有不少相似之處:點出了盟約作者的名字(1、2、5、10節)並他在過往歷史中的作為;又有盟約的條款,勸告以色列人務要遵守;此外,有著祝福與咒詛等制裁條約及見證(26節),亦帶著將盟約傳授給下一代的責任(10節)。


摩西繼續語重深長,把神的律例典章教訓給人民,又勸導他們聽從遵行。順命便能蒙福,如此他們便能存活,並且得地為業;相反,悖逆帶來的結果,是死亡和毀壞 (所提供的例子是以色列曾敬拜偶像巴力毘珥而導致惡果)。這原則有人稱之為「申命記原則」,我們從「立約」的角度去看,就看到背後所帶著雙方願意堅守關係、信任擺上、彼此委身的精神,這才是重點,而不是那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操控。


決志相信主,就是「與神立約」,願意一生跟隨主和信靠主,得著神拯救的恩典,成為神子民並履行責任,這提醒我們,救恩是白白的,但這也是重價的恩典(正如神學家潘霍華所說的),就如人願意變賣一切去獲得極寶貴的珍珠。我們可有堅守這「基督徒」(跟從主的人)的約定?  我們要棄絕一切的的偶像(24節提醒我們神是烈火,是忌邪的 神),惟要得著耶穌、順服於主。盟約的路不是死路,卻是智慧之途,西乃山所頒布的十誡,是簡而精的生命之道,帶出與神、與人的正確關係和蒙福路徑,連列邦都能見證得到。(6-14節) 今天,十誡仍供適切的指引,常常可提供每天生活的指引與心法。若有軟弱跌倒的,也要緊記「如果你一心一意尋找他,就必尋見」,記得要悔改歸向神。遵守神的的律例和誡命,這不但叫自己得益,更是使你和你的子孫(家族、社群)得享福樂。(40節)


求守約施慈愛的主,堅固我們信靠主的心,蒙主賜福,又使別人得福,奉主耶穌基督名禱告,阿們。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摩西的遺憾,平庸的領䄂(申命記2:1-3:29)

這兩章經文主要是摩西複述 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前的行程,要經過不同地方時應如何應對,也記述了以色列民如何消滅阿摩利人的王西宏與巴珊王噩。三章尾段也複述了摩西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 神不讓他有份進入迦南美地。


當以色列人由西乃曠野流離的日子足夠後,神吩咐摩西領以色列人往北行,進入迦南附近的地區,途中要經過以下三個地方:

- 西珥:以掃(他們祖先雅各的兄弟)的後代佔領的地方(v.4-7)
- 摩押曠野、亞珥:摩押人佔領的地方(v.8-15)。摩押是他們祖先亞伯拉罕的姪兒羅得的兒子(創19:37)
- 亞捫人的地:亞捫人佔領的地方(v.17-23)。亞捫人是羅得的另一個兒子便•亞米的後代(創19:38)


因為這三個地區的人與以色列人的祖先有血緣關係,並且雅各曾被以掃善待,而羅得曾與亞伯拉罕一起出吾珥(創12:5)往迦南地,所以 神禁止以色列人與這三個地區的人爭戰,且要尊重他們,要公平地對待他們。


之後他們遇上阿摩利人的王西宏與巴珊王噩,本來以和平的方式向西宏王申請經過他的土地,但西宏王不允,反進而攻擊以色列人,於是 神允許以色列人反擊,攻佔他們的城,消滅城中所有的人。神也允許以色列人主動攻擊巴珊王噩,攻佔他們的城,消滅城中所有的人。最後將得來的土地分配給呂便,迦得,以及瑪拿西半支派作為他們的領地。


摩西的遺憾,平庸的領䄂

那時摩西再一次懇求耶和華讓他可以和以色列人一起過到迦南地(v.23),但 神不應允他,而摩西認為這是因為以色列人悖逆 神,使祂遷怒於他,不許他進入迦南地(v.26),似在埋怨以色列人(不過在民20:12有另一記載「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每次得罪 神,都因摩西盡全力向 神懇求,使祂心意回轉,不消滅以色列全族。但最後自己也無法進入迦南,可以說是摩西一生人中一個很大的遺憾。


其實摩西帶領以色列人也不是很成功,在他領導下會眾人數在40年內沒有增加,甚至不升反跌(第2次以色列數點人數比第1次核點少了差不多2000千人)。他領導的群羊是擾擾攘攘的一群,在西乃曠野浪費了40年才能有機會進入迦南地。而與他同時出埃及的人,除了迦勒及約書亞兩人以外,所有人都要滅亡,更連自己也進不了應許之地。他做得最多的不是帶領會眾實踐使命,而是多次被埋怨,被挑戰權威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為一些搞事會眾的過犯「救火」。他為會眾向 神祈禱都蒙垂聽,但為自己求能進迦南地這簡單的要求卻被拒絕了,他的「政績」實在不大光彩。


但我們會認為摩西是一個平庸的領䄂嗎?


這些年來平信徒似乎很容易將教會內的問題先歸咎於教會領䄂,凡事都認為是牧者、領䄂們出了問題。我們是否如昔日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般常常埋怨,忽略了先檢視自己的過錯,便將問題原因通通歸咎於教會的領䄂,或其他領袖身上?我相信透過摩西與以色列人這40年出埃及的痛苦經歷我們可得到一些反省。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TWA經文分享:土地承傳的爭議(民數記 36章)

本章是民數記的終章,記載了以色列民土地財富承傳的爭議。


爭議來自 27章,西羅非哈的五位女兒到會幕前向摩西求助,因她們家中無男子,無法繼承父親土地財富。結果,神曉諭摩西訂立新例,女兒可以繼承父親的產業。


然而,在 36章,瑪拿西支派的族長們卻提出新例帶來的新問題:女子出嫁,土地財富帶往夫家,將破壞了各支派承受神賜之份。神再次曉諭摩西,決定保持女兒可繼承父親土地財富的新例,只是婚嫁必須給同族同支派的人。


群體生活必然出現很多磨擦和問題,當我們以為可以建立一套規則來保護群體各人,卻總有漏洞。本章卻讓我們反思,在建立一套保護群體規則時,總要把問題和磨擦帶到神面前,並謹記我們是祂救贖回來的群體。


求神憐憫,教導我們學習群體生活,見證主恩。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TWA經文分享:重要時刻(民數記33:40~35:34)


民數記33章回顧了四十年來由出埃及至當時到達摩押平原的路程,規律地記載了一共42個地點(從某地點起行,在某地點安營),進入迦南前最後安營的地點是在摩押平原,在此聆聽摩西吩咐和教導,作最後的預備:


  1. 到達迦南後要趕盡所有居民,毀滅他們一切偶像和邱壇,奪取那地並住在其中(33:51-56)
  2. 展望將要得為業的土地版圖於東南西北的地界 (34:1~12)
  3. 協助分地的領袖名單:祭司以利亞撒和約書亞,並各支派的代表 (34:16~29)
  4. 利未人不會按照其他支派分地,但各支派要為他們建立居所 (35:1~8)
  5. 設立逃城,誤殺人者可以暫且容身 (35:9~36)


來到了這重要時刻,第二代領袖及以色列人似乎已經作好準備,進入迦南已不像他們上一代認為的那麼遙不可及,是什麼改變了? 是被上一代探子稱為偉人的亞衲族原居民變得弱了,或是第二代以色列人經驗曠野生活變得強壯了,還是對上帝的經歷深了?

因著十二探子的不信,換來了四十年的流逝,這些年間的曠野生活同樣充滿各種吵吵鬧鬧跌跌蕩蕩:米利暗對摩西的不服、可拉後人的叛變、百姓沒肉吃沒水喝的埋怨、什享的淫亂,還有摩西自已在米利巴水源的忿恨。人沒法逃避也必須承受犯錯的結果,然而縱使走了許多彎路,上帝依然與他們同在,應許之地未因人的軟弱有所改變。在即將進入迦南的一刻,我們才知道上帝在各方面己有周詳考慮及準備:應許之地的版圖、新一代的領袖、十二支派分地原則、利未人居住安排、逃城的設立,還有接著整卷申命記的誡命、律例、典章。然而最重要的預備或是:以色列人對上帝的認識和經歷,正如34:16~29列出的第二代領袖名單(對比13:1-16第一代領袖名單),除了約書亞及迦勒外,都是曠野長大天天經歷上帝供給帶領的一代。

如此看來,四十年曠野生活是詛咒還是祝福?是棄絕還是修剪?正如摩西被蒙召前也經歷了四十年曠野生活,無復當年的勇猛和自信,覺得一無所有時上帝的呼召才臨到。也許以色列人正正需要這種煉淨,才能放下執迷與自我,才能相信和經歷上帝,才能成為真正以上帝為中心的信仰群體。

反省
「那時,住在迦南地南方的迦南人亞拉得王,聽說以色列人來了。」(民33:40)

以色列人的“那時”雖然遲了四十年,卻更新了對耶和華的認識、經歷和信靠。同樣作為信仰群體的今日教會,我們看到的仍是強調自我的吵吵鬧鬧,還是看到主在帶領和準備?聽見的是自已的聲音和見解,還是上帝的心意?我們的“那時”會是現在式、過去式、還是將來式?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TWA經文分享:與神同行40年 (民32:1-33:39)

32章
記載有些以色列人開始得地,但所得的並不是應許的迦南地,而是河東之地,不過並非成為永遠的產業,而是暫時得地。

摩西聽見流本和迦得兩個支派的要求,就以為他們又闖禍了,因摩西回憶起探子的事件,就是有人教唆全民放棄進佔迦南。不過他們向摩西保證,他們會征戰迦南,所以摩西就答允將約旦河東的地方分給他們。

33章
記載以色列人與上帝同行40年的重要時刻,包括在埃及、上帝的供應飲食、頒布律法及何珥瑪的勝利。

回顧了他們從埃及的蘭塞出發去摩押平原為止的一切路程。不單記載停留個地點,還記在個別地點發生過的事。上帝昔日的帶領,讓他們到達這地方,也必定保證讓他們進入應許地。不過他們要謹慎,不可掉以輕心,重蹈覆轍在摩押平原最後一個安營地點的錯誤,跟隨摩押人拜偶像。假如以色列人被誘惑,就會失去這土地。


反省
信仰人生不在乎環境順逆,在乎我們是順命的兒女而不叛逆上帝。人生的歷程,走過好多的路,若沒有恩典,不知怎樣走到現在。在歷程中總會有些悔恨、疑惑,也曾為犯過的錯而後悔,也因為一些錯誤而難過。人生總是交織歡笑與眼淚,但這些跌跌碰碰的經歷,逐漸退為我們生命的背景,去襯托出上帝恩典的可貴。
40年的歷史,好像走了很多冤枉路,浪費了不少光陰,在同一條路上打轉。人總是重複同樣的錯誤,也沒有什麼稀奇。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經歷到上帝的帶領和恩典,而不是只看見人的軟弱和無能。

我們不是盲目地切斷過去,只是期盼新的開始,也不是留戀我們的往昔,將自己囚禁在過去之中。前者只會叫我們恐懼,因為人的黑歷史總會成為魔鬼控訴的材料,後者叫我們不敢冒險,因為我們懊悔掌控著我們的人生。

唯有我們認清過去的錯誤,亦發現上帝的恩典和不離不棄,才成為我們勇敢前行的動力。

在人生的歷程中,你走到什麼的位置呢?你明白過去上帝同行經歷的意義嗎?求主開我們眼睛。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TWA經文分享:立願與吩咐 (民三十至三十一章)

兩章經文帶出兩個主題,30 章是關乎女子向耶和華立願的規條。基本原則是所立的願不能食言,除非年幼及未出嫁時,此願要得父親認可; 出嫁後,此願要得丈夫認可,才能生效。這章的吩咐看似充滿著父權,不切合今日男女平等的處境。然而,其精神應該是指父親及丈夫有責任去保護女生,並承擔其後果。

31章是關於耶和華吩咐摩西號召以色列各支派出兵攻打想以詭計陷害他們的米甸人。要滅絕什麼並如何處理戰利品及俘虜也有嚴格規定,把所得來的要分配給各人,祭司及奉獻給上主。


反省:
不論自發的立願及刻己生活,或遵主吩咐迎向爭戰,也要認定上主吩咐及忠心遵從。不是討論在實際處境中的利弊,按群體共識或投票作決定,而是忠於上主的吩咐並敢於遵從。當然這並非指盲目去守誡命如法利賽人,而是看重背後的精神,這渉及我們與上主的關係及踐行的智慧及勇氣。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TWA讀經分享: 敬拜與神的同在 (民數記28:16-29:40)

逾越節記念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藉羔羊的血保守以色列人的長子免被擊殺(出十二:13),隨後是「七七節」是逾越節的第七個安息日(利廿三:15-16)的次日,共計50天,又稱五旬節,是獻初熟莊稼的日子。


那一天,當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就是被差派來成就救恩,祂只一次被獻上、擔當了多人的罪,藉著主耶穌的寶血的潔淨,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直接與神相交(希九28;十19),這是何等的恩典。


當日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在逾越節與門徒最後晚餐,祂親自設立聖餐,叫軟弱、被罪捆綁的人,憑著信心,悔罪求赦免,可以在聖餐中經歷祂臨在的平安,這是主與我們立的新約,帶領我們進入永生的福氣。


主耶穌復活升天前應許賜下聖靈。就在門徒還是軟弱的時間,五旬節到了,……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他們都被聖靈充滿(徒二1-4),就開始了聖靈行傳(使徒行傳),使徒大有能力宣講主耶穌,曾經是膽怯、衝動、三次不認主的彼得,竟然可以一次講道帶領约三千信主。

「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希十1)照此看來,舊約是影兒,主耶穌所立的新約是真像,我們今天是得著何等福氣!


於住棚節,第一日和第八曰都是聖會,不得工作。另外,百姓在帳棚居住七天,使他們記念祖先出埃及後(利廿三42-43),在帳棚中居住,於曠野漂流的日子,神的帳幕也在他們中間。


反省
神藉著主耶穌住在我們中間,你是否已經歷祂同在的平安?你是否相信神最後要把一切都更新了,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你是祂的兒女,是否正享受祂同在的平安與愉悅?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TWA經文分享:應變的神 (民數記 26:52-28:15)

分地為業,是按著人數多少,抽籤分配,十分公平。最後一組要數點的,是利未人,多了一千人,足夠於會幕的事奉。雖然利未人沒有分地,但卻從各支派的獻祭和提供住處,有著足夠的供應。

總括來說,新一次的數點人數,屬於新一代的以色列人,除了對主有信心的迦勒和約書亞之外,上一次所數點的人已在曠野中死去。迦勒和約書亞,不但是美好的見證,約書亞更成了承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的領袖。摩西之所以不能進迦南,是因為他「在尋的曠野當會眾爭鬧的時候,違背了我的命,沒有在湧水之地會眾眼前,尊我為聖」,並死於亞巴琳山上。

對神沒有信心與不順服的一代過去,神仍帶領下一代,履行衪的應許。感謝主,這讓我們放心,我們總能對屬神的子民帶著盼望,斷不會因為一代人的軟弱、甚至犯罪離開主,而令屬神的家沉淪下去,神仍按照衪的揀選和應許,以衪的子民榮耀自己,叫衪的子民並鄰舍得福,就像民數記這幾章所記的。例如可拉黨雖與摩西和亞倫爭吵,地開了口吞了他們下去,他們成了警戒,但是,可拉的子孫卻沒有死亡。(民26:9-11) 拿答和亞比戶在耶和華面前獻凡火的時候死了,然而利未人中,從一個月以上被數點的所有男丁仍有二萬三千人,被神所用。(民26:62)

此外,我們看到神是有著應變的神,就像在西羅非哈的女兒要求分地的事情上,耶和華曉諭摩西說:「西羅非哈的女兒說得有理,你定要在她們父親的弟兄中,把地分給她們為業。」(民27:7-8) 我們看到,神的律法因著實況、案例的需要而有著進展。此外,在履行進入迦南的使命時,神也另立新的領袖約書亞,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囑咐他,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民27:18-20) 神不但使約書亞心中有聖靈,並按他實際的、人事上的需要,給他摩西的承傳與尊榮,讓以色列人有所認知。  在教會使命與領袖的選立上,這亦給我們可參照的亮光,在使命教會的方向上,我們需認定、差遣、按立領袖,為神打那美好的仗。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支派人數升跌 (民數記26:1-51)

與民數記第一次核點人數比較,這一次核點有一些特徵:

  • 這一次除有每支派總數外,也列出支派中宗族的名字
  • 第一次純粹是數字,這次在某些支派中加入一些註解,似有特別用途
  • 與38年前第一次核點人數比較,這一次核點不單要為進攻迦南地作準備,也要以此次核點得出的結果,作為攻佔迦南地以後按各族的大小來分地(v.52)



第一次被數點的以色列人,除約書阿及迦勒二人以外,都已經死在曠野中,這一次數點的都是新一代未在埃及居住過的以色列人(v.65)

在總人數上這次核點的結果與第一次只有少許下跌,但如果細心觀察各支派人數升跌時,會發現某些支派人數與之前的差異頗大,值得讓後人加以省察。


總人數第一次 603,550人;  第二次 601,730人  ↓1820 (↓0.3%)

  • 呂便  1. 46,500人   2. 43,730人  ↓2770 (↓5.9%)
  • 西緬  1. 59,300人   2. 22,200人  ↓37100 (↓62.5%)
  • 迦得  1. 45,650人   2. 40,500人  ↓5150 (↓11.3%)
  • 猶大  1. 74,600人   2. 76,500人  ↑1900 (↑2.5%)
  • 以薩迦 1. 54,400人  2. 64,300人  ↑9900 (↑18.1%)
  • 西布倫 1. 57,400人  2. 60,500人  ↑3100 (↑5.4%)
  • 瑪拿西 1. 32,200人  2. 52,700人  ↑20500 (↑63.6)
  • 以法蓮  1. 40,500人   2. 32,500人  ↓8000 (↓19.7%)
  • 便雅憫  1. 35,400人   2. 45,600人  ↑10200 (↑28.8%)
  • 但  1. 62,700人   2. 64,400人  ↑1700 (↑2.7%)
  • 亞設  1. 41,500人   2. 53,400人  ↑11900 (↑28.7%)
  • 拿弗他利 1. 53,400人  2. 45,400人  ↓8000 (↓15%)



第一組:呂便,西緬,迦得人數下跌,唯猶大有少許上升
其中以西緬支派跌幅最大,達六成,估計應是27章與外邦行淫帶來瘟疫引至2萬多人死亡,當中大部份是西緬支派的人。在第一次核數時西緬排第3,但這一次成為最少人數的支派。西緬支派的惡行不單被 神大大懲罰,且在摩西臨終祝福以色列人時,西緬支派被排除在外。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對呂便支派的著墨較多,特別指出法路族的子孫大坍、亞比蘭在可拉一黨的叛變中被罸,重提他們被地裂開吞滅的可怕情境,可能是解釋呂便支派人數下降的原因。


猶大支派在兩次核數時都是人數最多的支派,以後有名的大衞王,及主耶穌基督都是從這支派而出。


第二組:以薩迦,西布倫,瑪拿西三支派人數都增加,以法蓮卻減少
其中以瑪拿西支派人數升幅最大,達六成,可見他們被 神祝福,保守他們子孫昌盛。另外聖經家譜很少會提到女兒,但這裡瑪拿西支派的西羅非哈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也將女兒記錄下來,是較為特別的,也成為之後27章西羅非哈女兒可被分配土地的根據。


第三組:便雅憫,但,亞設三支派人數都上升,拿弗他利卻下跌
雖然便雅憫支派在這38年間有明顥增加,但在往後的歷史中,曾與其他支派交戰,險被滅族,只乘下600人。


在26章以後至民數記末,神已漸漸在各方面(領䄂更替,節日與祭禮的安排,特別的土地分配等)準備以色列人攻取迦南美地,分地為業。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TWA經文分享:人的忤逆 (民數記 25章)

民數記 20-25章 記載 以色列民/神的子民 因藐視 神 而要在應許之地外邊曠野流浪40年。雖然如此,但神 依然與 以色列民 同行,供應他們一切所需,保護他們戰勝仇敵。


民數記25章是緊隨21章 (戰勝強敵) 和22-24章 (神把仇敵欲詛咒 以色列民 的口改為祝福,甚至驢子也能開口說話) 見證 神的大能 和對 以色列民 的愛護後,卻記載 以色列民 眨眼就背叛神!他們在約旦河邊的什亭 (能眺望應許之地,後來約書亞從什亭打發兩個人作探子,去窺探那地和耶利哥) 背叛神,拜巴力。


以色列民忤逆到一個怎樣的地步呢?正當摩西向以色列人述說神的懲罰,竟然有一個以色列民帶一個女子去姦淫,而不是去帶一隻牲畜去獻祭贖罪!


其實,他們的忤逆不單記載於本章,在民數記,甚至之前的書卷已不停記載。他們總是在看見和得著神的祝福和眷顧保護後,就眨眼就背叛神!


如果,你由創世記讀到此,可能都已經對人的忤逆看得無比厭煩。轉眼當下,我們在神的群體--教會之中,我們又何常如此,令我們對自己和領袖灰心、失望,面對世界感到無望乏力。然而,神卻沒有離棄祂的子民和世界。在教訓、懲罰之後,神依然帶領祂的子民和領袖向前邁進應許之地,幫助他們穿過灰心、失望,學習首要單單緊靠神,長成合神心意 (行公義,好憐憫) 的群體,滿載神的祝福,在世見證主恩。


求神憐憫,教導我們在世專一跟從主!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TWA經文分享:偽善的巴蘭(民22-24)

民數記22-24章記載了巴蘭的故事,當21章以色列人順利攻佔亜摩利及巴珊後準備進軍摩押,摩押王巴勒聞風喪膽,誠邀當時很可能極富盛名的先知巴蘭相助,透過詛咒以色列人得以自保。

巴蘭初次獲巴勒使者禮聘詛咒以色列人時,他求問上帝並獲清楚指示禁止巴蘭「與使者同去」和「咒詛以色列人」(民22:9-13),於是巴蘭婉拒巴勒使者,但只說了上帝禁止他「與使者同去」,留有餘地沒有告訴使者最核心的原因,即上帝禁止他「咒詛以色列人」。(巴蘭為何要這樣說?)

巴勒以為是條件不足以打動巴蘭,便再接再厲更加增聘禮,巴蘭再次求問上帝(其實他已清楚知道上帝意思,此問是否希望上帝改變初衷?),此時上帝好像容許他可以「與使者同去」,前提是必須遵行上帝的話(民22:20)。次日當巴蘭跟隨使者離去時,上帝就怒火燃燒並透過上主使者及驢子三次阻擋巴蘭前行(民22:22-31)。可見上帝心意並沒有轉變,只是順著巴蘭意思容許他「與使者同去」,但重點仍是不可「咒詛以色列人」。(上帝為何要這樣答?)

最終巴蘭三次為以色列送上祝福、不是咒詛(民23-24),然而巴蘭祝福並非真心,只是礙於既不想得失巴勒,更不敢得罪上帝的折衝而已。巴蘭雖口說敬畏耶和華,卻暗自盤算自己利益,鑽研看似不得罪上帝亦能討好巴勒兩全其美之道。知道上帝不能討價還價時只好順應送上祝福卻心有不甘,25章記載以色列人於什亭受試探跌倒原來也有巴蘭的參與(民31:16;啓二14),新約聖經更稱他為貪愛不義工價的先知(彼後2:15),可見他的祝福只是妥協並非真誠,反而心中可能更加記恨。

巴蘭的故事恐怖之處在於:上帝意思本已清楚陳明,只是我們選擇性地覺得心中所想若非不太無理至少也情有可原,奉尋求上帝意思之名卻下試上帝底線,掩飾了自已的自私與偽善。另一方面,我們亦不應以遵行上帝旨意換取自身利益,帶有條件地尋求上帝的祝福或回報,達成己意多於上帝心意。這比明刀明槍對抗上帝(如巴勒)也許更加恐怖,因為當事人很有可能把自己也欺騙了,而且還會十分感覺良好一番。

試想,假若巴蘭在第一次回覆使者時已清楚表明不會幫助巴勒「咒詛以色列人」,後面的事情還需要發生嗎? 當巴蘭「高明」地留下一點空間的同時,也就是陷自己於不義的開始。

或是巴蘭、或是耶穌時期的宗教領袖、或是今天種種有關信徒公眾人物令人婉惜的報導、或是你、或是我,都當記取巴蘭的教訓。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TWA經文分享:初嘗勝仗、銅蛇與攻佔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民21章)

以色列與應許地的迦南人爭戰初嘗勝果,是征服迦南地的前奏。

以色列人因缺少食物發最後一次怨言,這次的懲罰是被蛇咬死。摩西要再次向上帝祈禱才救回百姓。上帝吩咐摩西做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被咬的人,只要望銅蛇就得痊愈。
以色列人的行程,從何珥山起行到毗斯迦,為接着的戰爭交代背景。這是耶和華的戰記,就是整個旅程是上帝的恩典及幫助,叫他們戰勝及走下去。

經文記載以色列人戰勝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並奪取約旦河以東的地方。
三段經文都強調耶和華為戰士,告訴讀者,要倚靠上帝才能得勝。


反省
倚靠上帝,彷彿是叫人自我感覺良好的代名詞。的而且確,我們經歷過信仰的平安喜樂,也常得到上帝的賜福,漸漸覺得信仰都是叫人風調雨順的力量,但忘記了走這條路要付出代價,面對代價帶來的艱難,往往內心是充滿掙扎及混亂的情緒。

因此,跟隨上帝的吩咐,不一定有舒服的感覺,也不一定得到人間的成功標準。

不過,在現時高舉個人感受的時代裏,我們將感覺放置高過上帝命令之上。當面對艱難及痛苦的時候,就懷疑及埋怨上帝及身邊的人,正如以色列人一樣。

有時候遵行上帝旨意的最大攔阻及敵人,並不是環境的困難,而是內裏滋生的埋怨。這些埋怨會在群體中發酵,成為違抗上帝的力量。
唯有我們的眼目,不是注視環境困難,亦不是關注內裏的埋怨,而是仰望施恩的上帝,我們才能在艱難的環境走下去,我們才能戰勝敵人,實踐上帝的命令。

我們花最多時間關注環境的困難?別人的問題?內心的埋怨?還是上帝的旨意呢?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TWA經文分享:潔淨與不潔淨 (民19:1-20:29)

民數記19-20 章,兩個不同的主題但勾起一個的聯想。

十九章是有關潔淨與不潔淨的問題,當中提及如何以紅母牛的灰作除汚穢的水。當中麻煩的不潔原則及除汚做法,反映了什麼?耶和華是有十分講求衞生,甚至有潔癖的上帝嗎?相信不是這意思。這些定例及做法似乎不斷透過子民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大家要留意自己是否在上主面前潔淨,遇上不潔時可以有什麼方法補救,是恩典。

不潔的人如何影響整個群體,應如何處理。

反省:我們對上主看為不潔的事物及行為有何反應,在群體中的不潔帶來什麼影響?應如何處理?


二十章帶出米利巴事件的教訓,摩西與亞倫如何面對百姓帶血氣的訴求及罵怨,他們把困難帶到耶和華面前求救。耶和華提供了方法,但二人在百姓面前,卻由用杖吩咐磐石出水改為擊打磐石。可看為小事一樁,但足以令二人不能入應許之地。

值得深思米利巴一事,領䄂的衝動與耶和華的反應。耶和華的批語是「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結果是二人不能入迦南。


兩章結合的聯想:潔淨與不潔淨;吩咐與擊打,正好反映耶和華看重的不是人的聰明才智,領導風範,有勇有謀,而祗有二字「忠心」。今天我們所看重的是什麼?是你我道理之間的勝負,抑或單單向上主盡忠?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TWA讀經分享: 神的揀選與祭司代贖 (民數記16:41-18:32)

非祭司獻香,結局是死亡,神膏立祭司獻香是揀選,以色列罔顧神的命定而隨意作獻祭的礼儀、輕視祭司事奉的效能,神於是用瘟疫擊殺他們,因悦纳亞倫代贖的香(代表祈禱)「……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啟五12)。


思想及主耶穌就是我們罪人的大祭司,祂道成肉身、祂也曾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四15-16)


神再次證明亞倫的職事;為了止息百姓所發的怨言,神命令十二支派的首領與亞倫各拿一杖放在會幕中,結果惟有亞倫的杖開花结杏(十七8-13),證明神惟獨賜給亞倫一家這尊貴的祭司職事。百姓再不敢質疑及發怨言,只要敬畏神。


施洗約翰曾清楚認定,他是主耶穌的先鋒,他親自向眾百姓證明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约一33-34)。然而,施洗約翰坐在監裡,卻懷疑耶穌是否那位彌賽亞,差他的門徒去問主耶穌,主回答他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告訴約翰,就是瞎看見、瘸子能行走……死人復活……」(太十一4-6),主耶穌的而且確是神的兒子,是彌賽亞。


反省

你是否已經歷主是那位拯救、保守、賜平安的主?或許,你現在經歷了艱難、不容易的時刻,你是否仍相信主耶穌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祂是那位願意憐憫人、施恩的大祭司,祂守約施慈愛,於不容易的時刻,你仍願意信靠,跟隨祂,為祂事奉嗎?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TWA經文分享:越份(民數記15:17-16:40)

民數記第14章是戲劇性的,以色列人因認為攻取迦南地甚為困難而強烈不滿,導致神大大發怒。按窺探那地的40日,1年頂1日,以色列人要擔當罪孽40年,所有人都要在曠野漂流40年,並且一個世代的人不得進入迦南地,只有年青一代才能進入。


然而,耶和華說過祂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民14:18-19)讓我們明白為何民數記第15章,隨即論及獻祭的條例。這樣的記載表明了,縱然神的審判是嚴厲的,但神仍藉律法帶出盼望,原因是這些律法所說明的生活秩序,正肯定了以色列人終必會進入應許之地,並作神的子民。說明律法帶來盼望,而不是毀滅。「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告訴以色列人:你們到了我領你們進去的那地,......」(民15:17-18)


關於面對罪惡,分別有著無心之失、誤犯了罪、故意犯罪三方面的不同(民15:22-36),前兩者按律法說明了所當獻的燔祭和贖罪祭; 至於顧故意犯罪,經文以在安息日撿柴者為例,這人要用石頭把他打死,甚為嚴厲!  這警惕我們,實在不要故意犯罪、任意妄為。

以色列人要在自己衣服釘上一根藍色的細帶子藍色帶子,作為記號提醒自己不隨從自己的心意和眼目亂跑。不過,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是憑著「記得耶和華的一切命令,並且遵行」,才能成為聖潔。行律法,重於外面記號! 今天,基督徒所經歷的,更是全面的,因信徒有著聖靈的印記,靠著聖靈而行道,我們有著的不但是律法的字句或外在的裝飾,更是聖靈的同在與生命的更新!


民數記第15章記載了可拉、大坍和亞比蘭叛變,最終導致他們家族和250個領袖的滅亡。  摩西表達出「耶和華揀選誰,誰就是聖潔的,你們利未人太過分了。」(民16:7) 他們不但對摩西和亞倫的挑戰是太過分,也是越了份,越了神給自己那一份。其實,神所給每人的職份、生命中的那一份,都是神聖和十分有價值的,正如民16:10所說「耶和華又使你和你所有的兄弟,就是利未的子孫,一同親近他,這在你們看來是小事嗎?」然而當人從世俗的權力和比較、甚而忌恨的時候,就出了問題,看不到事奉至高神的寶貴所在。


250個領袖的香爐錘成薄片,用來包蓋祭壇,作為以色列人的鑒戒,今天,這些歷史事件也作為我們的鑒戒。讓我們看重神自己和衪的應許,相信衪是愛我們並賜福予我們的主,順服衪而行,為要成為使人得福的教會。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叛變的前奏 (民數記14:1-15:16)

這一章可說是民數記中富戲劇性的一章聖經,緊接之前13章探子回報在迦南地所見的情況及帶回來的物品,以色列人再一次強烈反影他們的不滿,及返回以前生活的願望。「巴不得我們死在埃及,或更甚死在曠野,但還好過死在別人刀下」(v.2),之後有些人說出了心底的願望:「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v.3),更付諸行動要另立一位領䄂領他們返埃及,這裡生動地描述了叛變的前奏。


面對群情兇湧,摩西及亞倫盡最大努力來阻止。突然約書亞及迦勒這兩位探子加入力勸民眾,卻換來被石頭打死的危險。正當石頭扔來之際,耶和華神出手了,以榮光向以色列眾人顯現。之後場境收回只有摩西與 神的對話。
「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耶和華神甚為憤怒實在很有理由,以色列人實在幫吾落,但摩西考妙地以4個理由為以色列人求情:
- 若耶和華殺了以色列人,必被埃及人知道,也會通知迦南地的人(v.13-14)
- 迦南地的人早知道祢在引領以色列人,若殺了他們迦南人必會議論(v.14)
- 這會給不知情的外邦民族曲解,以為耶和華沒辦法帶以色列人進入福地,所以倒不如在曠野殺了他們(v.15-16)
- 耶和華說過祂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所以求耶和華如祂所說的話赦免他們這一次的罪。(v.18-19)


他的求情得到什麼結果?耶和華聽了他的請求,但也如上次金牛犢事件一樣,不滅絕所有人,但亦要受懲罰,就是:
- 凡向祂發怨言的,年過20以上,都要死在曠野,不能進入迦南地
- 但婦人,孩子例外
- 按窺探那地的40日,1年頂1日,以色列人要擔當罪孽40年,所有人都要在曠野漂流40年才能進入迦南地。


反省:
人很容易將一段消息中不利的部份放大想像,製造恐慌,這是人性,人與人之間也很容易被悲觀情緒及恐慌感染,像瘟疫般擴散,從這段經文可見一班。我們看見跟從 神的以色列人如是,何況那些還未跟從 神的大多數人?以色列人尚且藐視神的僕人摩西(當時摩西是有權位的人、是「官方」的),認為這些在上位的人無能,並視他做事有「陰謀」而要他下台,要另立領䄂,那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種種對待「上位」、「官方」的言論,以陰謀論來製造恐慌的情況,就不足為怪了,都是從古至今都有的通病。教會要否跟隨社會上多數人的言論,是否需要跟隨主流意見?可以從這段以色列人的歷史為鑑。


此外從摩西的領導,對我們有甚麼啓發?從聖經看他常被要求作決定,應是能明辨是非的人,但他或不善管理,他岳父看不過眼才建議他立長官幫助管理百姓(出18:13-26)。他或過於被動,也很難說。但他絶對是非常敬畏主,也非常忠心照顧被他帶領的人,甚至拼著自身性命來守護他們。可以說在「你要愛主你的 神」這第一誡命上,及「又要愛人如己」這第二誡命上(太22:37-40),他都做到了,甚至是一個完美的典範。


民15:1-16
論及獻祭的條例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TWA經文分享:埋怨 (民數記 11:24-13:33)

民數記第11-13章,充滿埋怨的一章。以色列民——那群被拯贖離開受苦役的埃及,步向應許之地的神之子民,在離開了西乃山——與神立約的之處,往應許之地,走在曠野路上才3天,他們就抱怨神——以色列民抱怨神、摩西抱怨神、米利暗和亞倫抱怨摩西、十二支派領袖抱怨神,是來自不知足和貪婪、自覺無力、嫉妒、懷疑。

- 當中以色列民一再只看見當下的處境,選擇性地思念昔日在埃及的奢華,忘了為奴受苦的鞭傷及神救贖的恩情。於是,神降鵪鶉,貪婪者遭災。

- 摩西作為神揀選的領袖,面對整個群體的埋怨,選擇性地看見自己獨力難支和筋疲力盡,忘了神一直以大能的膀臂和應許,親自救贖眾子民和他自己。於是,神選長老幫助摩西,又叫長老口出預言。

- 米利暗和亞倫表面上反對摩西的婚事,實際是嫉妒、爭權,選擇性地看見自己的才能和功績,忘了敬畏神。領袖是神的揀選,群體是神所建立! 於是,神使米利暗患大痲瘋。

- 十二支派領袖抱怨神,選擇性地看見應許地充滿強敵,只看自己的能力,卻看不見神應許和恩典。於是,神要他們看見應許之地,卻不得進入。

這些抱怨來自不信和不順從神,民數記 14:24:「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

求神憐憫,教導我們在世專一跟從主!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TWA經文分享:領袖的煩惱 (民數記10:1-11:23)

十章1-10 製銀號兩枝

群體之所以為群體,其中元素包括有一些他們才知道的習慣和行為模式。今次經文提到吹大聲吹小聲還是吹一支號,都代表不同意義,什麼時候吹也有說明,而且要世世代代共同遵守。吹號是要使他們在 神面前得蒙紀念,也要提醒 耶和華是他們的神。

十章11-十一章23 起營出發和發怨言

以色列人從西奈礦野出發,民眾按著次序起行。不過先有摩西的岳父流珥的兒子何巴說「我不去」,然後再有人民發怨言。經文無提原因是什麼,只記載 耶和華發烈怒,焚燒營地的邊界。創天造地至尊至偉大的上主,也會大發烈怒!我們被造之物豈能輕視祂?認為祂對我們有求必應是應份?

雖然摩西為百姓代求平息了 神的怒氣。但很快有「閒雜人」影響了以色列人,為了無肉吃而哭訴。摩西作為領袖也頂唔順,求 神殺了他。 神說要他們「吃一個整月,直到肉從你們的鼻孔裡噴出來,成為你們厭惡的東西」。摩西即使是領袖,替 神施展了多次神蹟,他也反問如何能餵飽單是男丁已60萬的民眾。然而, 耶和華沒有斥責他小信,而是又反問「耶和華的手臂縮短了嗎?現在你要看看我的話對你應驗不應驗。」兩句 神對摩西的回應是幽默?開玩笑?是反諷?是憤怒?還是其他?

反省:
1. 我們曾否成為不停發怨言的會眾,增加領袖或牧者的煩惱?
2. 有沒有外來人/事/文化為教會帶來影響? 使我們想跟從? 經文提醒這些只是「閒雜人」,和以色列民(神所揀選的聖民)是不一樣的。
3. 11章有沒有令你增加對 神的認識。祂的回應是否也出人意外?祂體恤摩西的勞累,聽摩西訴苦呻下,而且以別開新面的方式回應他。同時不能忍受輕視,會發烈怒,我們有記在心中嗎?


祈禱:
願神憐憫顧念我們的教牧同工。阿門。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TWA經文分享:別怕改變 (民數記8-9章)

淺釋

補充點燈的例

接着記載利未人入職的預備,證明利未人,並將利未人獻上歸與祭司。

利未人的奉獻禮,相對按立祭司,禮儀十分簡單。

百姓只要緊緊進行上帝通過摩西給的指示,不容怠慢。

出埃及一年,百姓第二次守逾越節,是一周年紀念。此時逾越節變成為了紀念往事。以色列的要往迦南,並非西奈,更不是曠野。

不潔阻礙人去敬拜,所以他們要延遲一個月才可守節。

上帝用雲彩日夜遮蓋會幕。雲彩上升或停留,就是出於上帝的吩咐,因此按雲彩去行動,就是進行神旨意而行。


反省
我們都像以色列人有出埃及被拯救帶領的歷史。不過,雖然人希望上帝帶領,但又懼怕前行。前行意味著要擺脫現狀,離開原地,走進一個未知的領域。不過,「祈求上帝帶領」往往是保守我們能如常生活、原地踏步、維持現狀的代名詞,並不是渴求什麼改變。生活有其慣性(假如生活事事都要重新思想,連刷牙洗臉每天都要再次抉擇,真的不用做人了),人心偏向牢牢抓緊往昔的經驗,畢竟這是我們成功過的往績,所以總是想駐足停留。追尋往昔的足跡,將經驗歸納為原則,但取代了上帝的帶領。我們經歷過上帝的帶領,但不表示上帝也同樣路徑引領我們前行。耶和華是又真又活的上帝,有其心意,不一定重複,所以不應以經驗將上帝壓縮為幾條屬靈原則,否則我們只不過跟隨經驗,而看不到上帝面前的帶領去作新事。

願我們感激上帝過去拯救的恩典,但內心保持對上帝的開放性,不被過去的經歷限制對上帝的看法。

跟隨上帝的帶領,走前面的路。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TWA經文分享:立志擺上 (民六1-七89)

這段經文可分兩段:
a. 拿細耳人的約 (6:1-27)
b. 十二支派的獻祭(7:1-89)
拿細耳人是指許了特別的願的人,在指定日期內或終生離俗歸耶和華為聖。守著一些規則,離俗的日子過着自限的生活。

這種做法令我想起天主教的修道生活,神父,修士及修女也嚴守著修院的規則,離開世俗並過着隱世的生活。但若果失去了許願的初心,只強調過着刻苦而隱居的生活,也會引起不少教會問題。

今天開始是教會傳統的預苦期,聖灰星期三提著我們當𧫴記: 我們本是塵土,要決心遠離罪惡。建議四十天的預苦期也可學習拿細耳人的願,在一些行為改變上操練自己,也默想基督的受苦。


摩西豎立了帳幕的那天,以色列的眾領袖奉上供物,每天一個支派領袖去獻祭,連續十二天的獻祭,場面浩大。此獻祭的過程也反映了十二支派有禮有序地呈獻,沒有爭拗誰先誰後,清楚列明呈獻什麼,服從領袖。
既是十二又是一,面對彼此不同但仍合一地事奉主。這是教會重要的功課。關鍵在乎彼此的不同中,能否放下自己,在施恩座或上主面前,聆聽領袖所領受的,又願意一同踏上突破之路。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TWA讀經分享:恩賜配搭,遵主吩咐服侍 (民數記4:1-5:31)

利未記第四章中記載哥轄在利未眾子中排第二(三17),但在會幕事務中排首,因為他們負責搬運的约櫃及器皿,是最神聖的物件。但他們不可接觸或觀看這些物件,否則便會死亡。

1.亞倫和他兒子須事先進入聖所包裹這些物,
2.亞倫的大兒子以利亞撒負責監督哥轄子孫搬運聖所器具,及看守點燈的油、香料、素祭和膏油,
3.以利亞撒弟弟以他瑪負-責革順子孫(v28)及米拉利子孫(v33)的工作。
利未代替頭生子事奉神及管理會幕,十二支派準備為神爭戰。
於此,工作責任分配都是層次分明。


思想及主耶穌的教會「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2)。


你在神的家是擔綱什麼職分?你認為於肢體教會不同的服侍崗位,有等级之分嗎?在神眼中是一視同仁的嗎?


神吩咐祂的子民要聖潔,不單闡述身體方面,如不潔者(如「大痳瘋」,「漏症」)要出到營外,另一方面,亦在彼此的關係上不可虧負對方,無論如何,虧負了人必須作補償。

隨後亦闡述了婚姻上的疑忌,神藉指定的儀式使祭司作出公正的判断。神是聖潔的,不可容許婚姻中有不貞或疑恨。


反省
神是聖潔的,你這屬於祂子民的人,是否在生活 、行為上都靠著聖靈、憑藉祂的話追求聖潔的生活,經歷祂同在的平安與喜樂?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TWA經文分享:軍隊列陣 (民數記2-3章)


民數記第2章,形容各支派怎樣成「方陣」圍繞「會幕」安營,亦表明了行進的次序,按著各首領的「軍隊」安營(4、6、8~10、16、18、24~25、32節),向應許之地挺進。有趣的是,在蘭塞二世(主前十三世紀)領導之下的埃及大軍,亦採用這種正方形陣式安營,王營位於中央。所不同的是,以色列軍隊的中央,是會幕,領軍的是耶和華。 這讓我們反省到,教會之主是我們所信仰上主,是神聖的,是屬靈的,然而教會所有的模式與陣式,可參考俗世上的方式與戰陣,兩者可配合起來。

各支派隨著安營的旗號(2節)有4個,就是「猶大」、「流本」、「以法蓮」、「但」。「軍旗」可供軍隊辨應方向、緊列隊形、提高士氣,然而這裡不存在「山頭主義」,就如這裡只有著四個支派的名號,相信是方便行軍,就如「記號」,各支派不需介意,因就著當時的歷史,我們看不到有旗號的四支派有甚麼特別優越之處(耶穌基督、大衛等是出於猶大支派是屬於往後的歷史)。這給我們反省到在教會制度,有時會有某些「事奉單位」似乎較為「顯著」,然而這可能是由於運作上的條理所然,並不代表那些單位就是重要些或別樹一幟,整體教會的合一、配搭、按神心意而行,才是最重要的,而我們也相信神是一視同仁。

民數記第3章,描述到亞倫後代祭司、以及利未人的安營和各分支的職務,除此之外,神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所有頭生的,就是他們的長子」,所以利未人要歸耶和華。我們看到,神所關心的,不但是「行軍」與「運作」上的事情,更關心衪的「揀選」、「拯救」與「恩情」,衪說「因為所有頭生的,都是我的;我在埃及地擊殺所有頭生的那天,就把以色列中所有頭生的,無論人畜,都分別為聖歸我;他們要歸我,我是耶和華。」當教會事奉神之時,亦需明白當中的意義,並常存感恩的心。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你有否向 神許過願?(利未記27, 民數記)

特許的願指人因所求之福或所蒙之恩,應許將某人或某物(如牲畜、房屋、地土)獻與神。舊約不能將人獻為祭物,故此須按所定的條例贖出。贖銀會按不同性別,不同年紀奉献的人有所不同,男的比女贖銀較多,年壯的比年幼或年老的為多。可能向神許願在當時很普遍,也是人一種很自然對 神會作的事,所呈獻的都是甘心去做的,至於牲畜,若在牲畜許願有後悔的,就要按價值另加上五份一來贖回。

- 為人許願的條例 (v.2-8)
- 為牲畜許願的條例 (v.9-13)
- 向 神奉獻房產(v.14-15)
- 向 神奉獻田地(v.16-24)


若是房產已獻給耶和華,祭司會為房產估訂價值,若人要贖回,便需按價值,另加五分一的價錢來贖回。田地奉獻給耶和華的則有所不同,會按禧年來計算贖回的價銀,距禧年越長年日的,價銀會越高,贖回也要另加上五分一的價銀。


有關許願的另一些規定:
- 頭生的牲畜,都應已歸耶和華,不能再分別為聖 (v.26-27)
- 已作永獻的人,牲畜及地,不可賣,也不能贖回 (v.28-29)


有關十一的奉獻
- 農作物(v.30-31)
- 牲畜(v.32-33)
總結 (v.34):神將這許願的條例曉諭摩西,好讓以色列人有所依從。
       
反省:
向神許願是一件從古已有,人對 神很自然會做的事,是一種與 神關係的建立。反觀我們現今若向 神許願,並沒有如利未記般的規定,我們會否因此輕忽了向 神許願的事?


民數記

民數記的希伯來文書名取自全書第1節,意思是“在曠野”,因為本書主要記載以色列人自出埃及後第2年2月1日起在西乃曠野飄流38年的歷史。舊約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把本書命名為民數記(Arithmoi),因為書中幾次數點民數(人口普查)的數字都十分突出和顯著(1-3章, 26章),現今也沿用這意思為這書的名稱。雖然全書的內容看似有點雜亂,然而我們從書中可看到以色列人生活的片段,及這40年在曠野生活所發生的事情。


民數記按地方場景可分為3段(參考倪柝聲先生的分類):
1. 1:1 - 10:10 - 在西乃山場景
2. 10:11 - 20; 21:5-9 - 自西乃山至加低斯場景
3. 21:1-4, 10 - 36:13 - 在摩押地(死海以東)的場景


民數記的幾處特點(參考自倪柝聲先生):
- 記載兩次大規模數點以色列人數,作預備戰事用
- 拿細耳人的生活,是一種完全、徹底奉獻給主的人
- 數處預表基督,當中有1.拿細耳人, 2.約書亞, 3.磐石, 4.亞倫發芽的杖, 5.純紅母牛, 6.銅蛇, 7.逃城
- 摩西、亞倫、先知米利暗等重要領䄂的死
- 巴蘭先知一段有趣的預言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TWA經文分享:禧年(利未記25:47-27:13)

25:47-55
關於禧年的律例後半部,講述贖回的方法。禧年是一個給予欠債的人,一個新開始,甚至是給予那些因欠債而與家人分離的人,一個團聚。另一方面,禧年是提醒那些富庶的人,記起那些努力賺取回來的財富,始終是由創天造地46、賜予生命的神而來。本章末:「因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他們是我的僕人,是我領他們從埃及地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重申提醒他們群體的來由,全是神的救贖,他們都是神的僕人,以致甘心樂意地實踐神的恩慈和慷慨。


26:1-46
本章是講述神的子民若遵行這「約」,神將賜予的祝福;相反,若背棄這約,神施行的懲罰。然而,當中的祝福/懲罰亦非全完乎合人們所祈盼/想像,而是神眼中的福/禍。


27:1-13
第27章是神的子民獻禮給神的律例:以人為禮(2-8節)、牲畜(9-13節)、房屋、田地、頭生的牲畜、永獻之物、什一奉獻。神規定獻禮的額量,是要讓神的子民群體,按他們的能力獻上心意,並不與人比較。始終,神所喜悅是,人明白神的心腸並甘心樂意聽命:「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記上 15:22)


窯匠工房@油基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TWA經文分享:為人父母的榜樣 (利末記24:1-25:46)

二十四章

經文提到點燈、陳設餅和一宗褻瀆上帝的案件,案件因為未有先例,所以要先把犯人收監,等候神的指示。經文沒有提到犯罪者的名字,反而兩次提到他是「以色列婦人的兒子」,詳細交代他母親的名字示羅密,屬但支派底伯利的女兒。似乎想強調他的母親沒有盡責好好教導兒子敬畏上主。雖說育兒是父母的責任,但古代許多時候母親會較為親近孩子,對他們的影響深遠,所以經文如此記載。並且無論是寄居的還是本地人,都要遵守同一條例。

接下來論到傷人打死人的刑罰也是一樣,本地人和寄居者都照同一條例。條例看似恐怖,以眼還眼,但這是規限了受害者可以「報復」的上限。再者,制定律例就是要叫人知道後果,切勿以身試法。

反省:
1.今天為人父母者,有沒有作好榜樣,使子女從小敬畏上主,學習聖言,遵主意行?還是把責任交到基督教學校和教會?

2.新約馬太福音5章38節主耶穌對「以眼還眼」有什麼教導?今天你用那套原則行事?


二十五章
論到安息年和禧年的律例,借貸條例、房屋和土地贖回條例。禧年在經過七個安息年之後的第五十年舉行,在「贖罪日」當天吹羊角來宣佈禧年的開始。這一年所有奴僕可得釋放,土地也歸回本主,故又稱為「自由之年」(結四十六17)、「救贖之年」(賽六十三4)、「耶和華的恩年」。這些律例都要叫以色列人知道誰是他們的 神,把他們從為奴之地埃及領出來得自由。

禧年可說是完美社會的典範,所有人即使面對非常惡劣的處境,他們仍有盼望,仍有「翻身」之日。尤其在古時子女也要跟著父母作奴僕的慣例,禧年是讓下一代獲得自由的機會。可惜許多譯經學家估計真正的禧年從沒實現過。單單是在耕種第六年,相信上主會供應足夠三年的糧食,足以叫人覺得不可思議,要何等大的信心才能實踐?

反省:
1. 安息年和禧年最大的挑戰是仰望上主供應,體驗不種也不收時,足足一年甚至是兩年的飲食都從上主而來,全是白白的恩典。今天社會環境要我們辭職也不是易事,我們其實有沒有方法勇氣實踐/體驗安息年?(有些教會或神學院設有類似制度,讓職員停薪留職。)

2. 土地屬誰?今日香港土地問題和持續高企樓價令大部分人喘不過氣,追求物業有否令我們忘記土地的主人是誰,甚至影響我們的信仰生活?例:我們希望樓價繼續升還是回歸大部分人可以負擔的水平?我們會否支持一些可能影響樓價的政策或社區規劃,如在樓宇附近建一些康健院社?

3. 香港沒有「禧年」,但社會上有沒有人長期處於惡劣環境,要我們「看見」他們?我們如讓他們體驗上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