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反省我們的敬拜觀

文:allen sir
整理:michelle

今年春季,油基舉辦了「敬拜事奉工作坊」,由Allen Sir帶領,陳牧師亦擔任其中一課嘉賓。工作坊共七堂,學員上課前先要閱讀兩至三篇指定文章。期間要到不同宗派教會崇拜考察,在最後一堂作簡短匯報,亦要交一篇崇拜的反省文章。工作量可謂不輕。六堂主題如下:

  • 敬拜.....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 從聖經看崇拜
  • 從神學看崇拜
  • 從歷史看崇拜
  • 從油基堂看崇拜
  • 從聖禮看崇拜

Allen Sir更會寫下課堂重點,讓請假的學員可以跟上。《基道悅讀》特意節錄部分精彩內容,與眾會友一同分享,彼此學習。

敬拜,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出32:1-10記載以色列民拜金牛犢,他們以為在敬拜上帝,耶和華卻差點要滅絕他們。金牛犢代表人的偶像,人心渴求富足的神、平安的神、喜樂的神,而取代了與我們立約的耶和華上帝。崇拜並非追求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回應上主呼召去認識祂,因尊崇而產生敬畏的心,迎見上帝並非消閑活動。

崇拜並非只是慶典,也有悔罪、哀傷、困惑的部分。詩篇122從朝聖者的觀點出發,反思返崇拜的心境、狀態與動機。其內容之豐當需從聖經中發現。以色列民按定例去朝見上主,與今日不少信徒看心情來決定來不來崇拜成強烈對比。Free Church(自由教會)的危機是那自由建基於自我,那自我可「鑄成金牛」。但崇拜不論你有冇feel(感覺),也要應上帝之約到來尊崇生命的主。崇拜的對象是上帝,以其聖言為生命向導,亦是群體被招聚及被差遣,是信仰的核心表現。上帝向人生命發出的挑戰而叫我們生命作出改變,甚至是我們不想去面對及改變的事情,敬拜就是遵上主的命令而並非我想點。

約4:19-24,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談起敬拜,縱然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對敬拜觀點有著文化、歷史和模式等差異,但耶穌卻指出敬拜最重要的是「心靈和誠實」,原文是靈(Spirit)與真理(Truth)。韋柏指出:「教會是延續上帝在這世界的敘事,崇拜宣告、上演、歌唱上帝的故事,崇拜是上帝從世界開始至終結的敘事,崇拜並非關於我,也不是節目」。

歷史告訴我們,儀式與模式,是崇拜中人所看重的。崇拜與教會歷史、神學傳統和當代文化不能分割。有時,模式和儀式影響信徒能否投入,甚至淪為以人本為中心的敬拜危機。

太6:24-34,耶穌勸勉眾人不要為吃什麼,穿什麼而憂慮,又提醒能與上帝匹敵的就是瑪門(金錢)。更甚的是,由金錢引伸出來的資本主義態度與價值觀,如講求效益、效能、效果的思維,可能深深影響教會文化。唐慕華描述崇拜的名言是「Royal Waste of time」,對現代人來說是「浪費」時間的行為,所以「得著什麼」很重要。此外,在主日既要崇拜又要服侍鄰舍及團契,有時甚至後者凌駕前者。崇拜也淪為一種任務:「要」返崇拜才可去事奉,信徒可以如何平衡崇拜的理念與實踐呢?

每次敬拜也是「拆偶像」的行動,在特定時刻我們返崇拜,代表我們定意以上主為首位,放下平日所依戀的、努力的、執著的,甚至放下我們的工作、家人及所愛的。每週主日崇拜,問題重點「不是我得唔得閒返崇拜」,而是「誰是我的主!」。上帝是崇拜的主角,我們遵照祂的指示,按祂的選擇去敬拜衪。這樣的崇拜叫我們得享敬拜中的飽足和歡樂。

停一停,諗一諗,歡迎和導師團友一起討論和反省:

  • 敬拜是整體還是只在歌頌敬拜的那刻?
  • 誰在帶領敬拜?
  • 敬拜的焦點是什麼?歌頌?講道?其他環節?
  • 敬拜的進入與離開是自定的嗎?中途加入/離開有問題嗎?
  • 崇拜獻唱的對象是誰?懇親主日歌頌母愛有問題嗎?
  • 帶領敬拜時個人分享領受合宜嗎?
  • 崇拜前需要「熱身」的嗎?遊戲、唱頌,搞起氣氛是否妥當?
  • 信仰如何不被私有化?
  • 聖禮/儀式對崇拜有何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