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nki
前言
主禱文是祈禱的典範,耶穌親自教導門徒如何祈禱,實則裡頭隱含了終末的意味(eschatological vision)。我們身為神的子民,不能單單背誦而不知其意,理應梳理每一句的意思,重新思考主禱文的意義。
我們在天上的父
在舊約,耶和華已經喚以色列為兒子,並領他們出埃及,脫離法老的統治。
同樣地在新約,耶穌更邀請我們一同稱上帝為父,皆因我們是祂的子民。還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叫喊「我父啊」,那時侯他即將要承受苦杯。耶穌正正希望我們與他一同承認兒子的名份。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耶穌要我們再次尊稱耶和華神聖之名,不僅是宣稱上帝自身的榮譽,更是確認他遵行了亞伯拉罕的約,使世人看見神是信實的。同時,耶穌也希望我們時刻醒起,上帝不只贖回原本在埃及奴役的以色列,也贖回前往應許之地時有罪和叛亂的以色列。
願你的國降臨
摩西面對法老、以利亞面對巴力、耶穌與保羅面對希羅世界,這些都是兩個王國的鬥爭,但上帝的國度永遠勝利。
當時跟隨耶穌的人都希望推翻羅馬帝國,以軍事武裝的強硬姿態,但耶穌以祂一生所行,表明神的國度是以愛和饒恕去使人臣服。耶穌邀請我們求上帝的國度,而非凱撒的帝國。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耶和華在西乃山向以色列民頒佈律法,要天上的真理行在地上。所羅門的聖殿也是天與地的交匯處。之後聖殿被毀,也有妥拉(Torah)遺留下來。
直到,「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太27:51)」,在初期教會眼中,因著耶穌基督,天與地已經匯合,上帝也與人復和。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16:2-3)」以色列民如此埋怨。然後耶和華聽見他們的怨言,天天供應鵪鶉和嗎哪。
在最後晚餐中(Last Supper),耶穌設立聖餐「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着吃,這是我的身體。』(太26:26)」這是救贖計劃的高潮,因為耶穌把自己的身體分給門徒,象徵他要在十字架為眾人捨命。
值得一提,在埃及,以色列民不需嗎哪,而在應許之地,他們更不需要嗎哪,但嗎哪具有重大意義,乃在於揭開了世界走向終末的旅程。嗎哪不只是物質上的三餐溫飽,還包含上帝的話語。
耶穌要我們用這句禱文祈求每天的食糧──如同耶和華在曠野向以色列民天天供應嗎哪一樣──紀念耶穌基督的犧牲,新出埃及已經開始,但我們仍未到達新天新地。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前面所說的嗎哪故事,也看得見以色列民缺乏信心。因此,這句禱文,絕非要我們背誦完畢後,在靈命清單(to-do list)上打個勾而己。
饒恕(forgive)在新約裡得到全新的意義,耶穌以身作則饒恕釘死他的人,同樣地上帝也饒恕我們的罪,即是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罪過,請求上帝的饒恕,這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精神的需要,而是使我們經歷真正的饒恕,從而去饒恕我們的仇敵,與他們復和,就如神所作的一樣。這就是禱文中「如同」的意思。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不是上帝試驗人,而是人試探上帝,耶和華在16章才賜下嗎哪,以色列民不久就又向摩西發怨言,並試探耶和華是否與他們同在。
在保羅書信中,他曾用以色列民在曠野發生的事警誡當時的教會(林前十),保羅也表明「你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常人的遭遇;神是信實的,他不會讓你們遭受你們無法承受的試探;相反,你們受試探的時候,他總會開一條出路,好讓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耶穌也受過以色列民在曠野所受的試探,但他在那40天並無試探上帝(太4:7;路4:12;引用申6:16)。
耶穌不想我們重蹈覆轍,藉著背誦禱文,相信上帝帶領我們走出試探、誘惑。
總結︰作為公禱
主禱文不是規條,而是聖禮的一部分,因為要慶祝上帝解放了祂的人民,並提醒會眾,乃處身終末的宏大敍事當中。
耶穌正正邀請我們反覆背誦主禱文,藉此感謝上帝賜予我們與別不同的身份──新出埃及之民(the people of the New Exodus);也為著在基督裡成了但未完滿之事祈求,希望在現世完全實現神的國度;同時紀念神是信實的、滿有恩典和大能的。
要知道,我們不是奴隸──「我們在天上的父」──而是神的兒子。而且,祂先喚我們兒子,完全出於恩典,所以我們叫祂父親。祂不只從罪惡中救贖我們,還使我們成了新天新地的繼承者。
所以我們每次集體背誦主禱文,不是基於規條抑或傳統,而是表明我們的身份,新出埃及之民,屬於基督的群體,正等待基督再臨。因上帝稱我們為義,所以這等待是主動,非被動。
同時,聖靈已經取替了日夜行走的雲柱、火柱,帶領我們前往新天新地。這應許之地並不是世界的某一角落,更不是所謂只有靈魂得救的「天堂」,而是重獲新生的創造,合二為一的天地,發生在這個時空裡。
前言
主禱文是祈禱的典範,耶穌親自教導門徒如何祈禱,實則裡頭隱含了終末的意味(eschatological vision)。我們身為神的子民,不能單單背誦而不知其意,理應梳理每一句的意思,重新思考主禱文的意義。
我們在天上的父
「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我對你說過,容我的兒子去,好事奉我。(出4:22-23)」
「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11:1)」
在舊約,耶和華已經喚以色列為兒子,並領他們出埃及,脫離法老的統治。
同樣地在新約,耶穌更邀請我們一同稱上帝為父,皆因我們是祂的子民。還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叫喊「我父啊」,那時侯他即將要承受苦杯。耶穌正正希望我們與他一同承認兒子的名份。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YHWH)」。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出3:14)
耶和華的名字代表了祂的大能。在金牛犢過後,摩西向上帝祈求寬恕,也是讚美耶和華(YHWH)的大能和信實,並將榮譽歸於祂(出32:11-14)。
耶穌要我們再次尊稱耶和華神聖之名,不僅是宣稱上帝自身的榮譽,更是確認他遵行了亞伯拉罕的約,使世人看見神是信實的。同時,耶穌也希望我們時刻醒起,上帝不只贖回原本在埃及奴役的以色列,也贖回前往應許之地時有罪和叛亂的以色列。
願你的國降臨
摩西面對法老、以利亞面對巴力、耶穌與保羅面對希羅世界,這些都是兩個王國的鬥爭,但上帝的國度永遠勝利。
當時跟隨耶穌的人都希望推翻羅馬帝國,以軍事武裝的強硬姿態,但耶穌以祂一生所行,表明神的國度是以愛和饒恕去使人臣服。耶穌邀請我們求上帝的國度,而非凱撒的帝國。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耶和華在西乃山向以色列民頒佈律法,要天上的真理行在地上。所羅門的聖殿也是天與地的交匯處。之後聖殿被毀,也有妥拉(Torah)遺留下來。
直到,「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太27:51)」,在初期教會眼中,因著耶穌基督,天與地已經匯合,上帝也與人復和。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16:2-3)」以色列民如此埋怨。然後耶和華聽見他們的怨言,天天供應鵪鶉和嗎哪。
在最後晚餐中(Last Supper),耶穌設立聖餐「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着吃,這是我的身體。』(太26:26)」這是救贖計劃的高潮,因為耶穌把自己的身體分給門徒,象徵他要在十字架為眾人捨命。
值得一提,在埃及,以色列民不需嗎哪,而在應許之地,他們更不需要嗎哪,但嗎哪具有重大意義,乃在於揭開了世界走向終末的旅程。嗎哪不只是物質上的三餐溫飽,還包含上帝的話語。
耶穌要我們用這句禱文祈求每天的食糧──如同耶和華在曠野向以色列民天天供應嗎哪一樣──紀念耶穌基督的犧牲,新出埃及已經開始,但我們仍未到達新天新地。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前面所說的嗎哪故事,也看得見以色列民缺乏信心。因此,這句禱文,絕非要我們背誦完畢後,在靈命清單(to-do list)上打個勾而己。
饒恕(forgive)在新約裡得到全新的意義,耶穌以身作則饒恕釘死他的人,同樣地上帝也饒恕我們的罪,即是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罪過,請求上帝的饒恕,這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精神的需要,而是使我們經歷真正的饒恕,從而去饒恕我們的仇敵,與他們復和,就如神所作的一樣。這就是禱文中「如同」的意思。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百姓沒有水喝,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與我爭鬧,為甚麼試探耶和華呢?」(出17:1-2)
不是上帝試驗人,而是人試探上帝,耶和華在16章才賜下嗎哪,以色列民不久就又向摩西發怨言,並試探耶和華是否與他們同在。
「我們也不要試探基督,像他們某些人曾試探過,就被蛇咬死。(林前10:9)」
在保羅書信中,他曾用以色列民在曠野發生的事警誡當時的教會(林前十),保羅也表明「你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常人的遭遇;神是信實的,他不會讓你們遭受你們無法承受的試探;相反,你們受試探的時候,他總會開一條出路,好讓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耶穌也受過以色列民在曠野所受的試探,但他在那40天並無試探上帝(太4:7;路4:12;引用申6:16)。
耶穌不想我們重蹈覆轍,藉著背誦禱文,相信上帝帶領我們走出試探、誘惑。
總結︰作為公禱
主禱文不是規條,而是聖禮的一部分,因為要慶祝上帝解放了祂的人民,並提醒會眾,乃處身終末的宏大敍事當中。
耶穌正正邀請我們反覆背誦主禱文,藉此感謝上帝賜予我們與別不同的身份──新出埃及之民(the people of the New Exodus);也為著在基督裡成了但未完滿之事祈求,希望在現世完全實現神的國度;同時紀念神是信實的、滿有恩典和大能的。
要知道,我們不是奴隸──「我們在天上的父」──而是神的兒子。而且,祂先喚我們兒子,完全出於恩典,所以我們叫祂父親。祂不只從罪惡中救贖我們,還使我們成了新天新地的繼承者。
所以我們每次集體背誦主禱文,不是基於規條抑或傳統,而是表明我們的身份,新出埃及之民,屬於基督的群體,正等待基督再臨。因上帝稱我們為義,所以這等待是主動,非被動。
同時,聖靈已經取替了日夜行走的雲柱、火柱,帶領我們前往新天新地。這應許之地並不是世界的某一角落,更不是所謂只有靈魂得救的「天堂」,而是重獲新生的創造,合二為一的天地,發生在這個時空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