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怎樣在萬民中作子民?(出19:1-6;彼前2:1-10) (轉載)

日期:2014年5月18日
講員:關浩然牧師

今天的經文,彼前2章中,有這句話:「但是你們是被揀選的民族,是皇室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神的子民」。在這句話背後的,是以色列出埃及的故事。那時,神選召一群由埃及逃出來的烏合之眾,使他們在萬民中成為耶和華的子民。彼得挪用這個以色列身份的典故,向第一世紀散居在土耳其一帶的信徒說,神如今也要從外邦的統治下,招聚他的百姓,同樣要他們 「在萬民中」作我的子民,關鍵是在「萬民中」,以色列是以少數派的位置去作子民。這個主題其實已經在彼得前書開始的問安裡表達出來,「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寄居的,就是照父上帝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主要的字眼「選擇」,「分散」各地,「聖潔」,順服彌賽亞(王),都是已經出現。彼得在經文稍後繼續說(2:12),「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我們要確認自己是身在異教世界中,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2:11)。我們並非要在異教世界中當家作主,異教政權所統治的世界並不是我們的家鄉,我們只是旅客,是寄居的。

教會群體擁有自己一套的價值觀,是嗎?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跟身處的異教社會不一樣,這種差異本來就很自然。但我們怎樣可以一方面活在一個異教的社會中,而一方面又繼續保存自己的價值觀呢?異教社會的價值觀,會滲入社會制度中,透過教育系統再滲入下一代。有人擔心,我們若不改變社會的制度,我們就難免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滲透和支配。這份擔心也不是無道理。早期的國民教會爭議,也是這樣。不過,聖經卻是吩咐在異教世界中作為少數派的以色列或者基督徒,要在無權無柄的時候,以作為少數派的弱勢,在異教萬民中作耶和華的子民。在異教的大環境裡,率先遵守誡命,品行端正。而不是要透過尋求權力來使異教世界反映出我們的價值觀,讓我們有一種「在家」的感覺,然後才安安樂樂地作門徒。

今年尖迦的主題是「歸回安息,維護家庭,灌溉友誼」,恰巧今日下午有維護家庭基金舉辦的「愛爸媽,愛我家」啟動禮。我借用維護家庭這事來思考我們可如何在異教社會中作神的子民。

如果大家最近幾天有看新聞,可能都知道今天下午的啟動禮和巡遊,出現了一些糾結,資訊很亂。我試簡單交代一下發生了甚麼事。

維護家庭基金是這活動的主辦者,他們原先提出的願景是這樣:「所有孩子可以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快樂成長;所有夫婦可以在穩定的婚姻關係下互相扶持;所有家庭可以在健康的社會風氣下得以穩固。」今次活動的目的是鼓勵及宣傳家庭責任及家庭生活。但是,後來出現了一輯由浸信會、宣道會和播道會三大宗派拍攝的宣傳片,把這啟動禮和巡遊的重點,轉移到反對同性婚姻之上。我也從多個渠道收到多個WhatsappFB Message,是以反對同性婚姻作為推動參與今天下午的活動的重要原因。

但這不是大會的目的,所以大會在五月九日刊登了一則澄清聲明,其中特別提到一點:「4. 大會已有十四句指定標語,以協助參加者準確地表達大家對啟動禮願景和理念的。「反同性婚姻」並非大會認可標語之一,亦不準確反映啟動禮的願景。」

這份聲明要把這啟動禮跟由上述三個宗派的動員保持距離。如果你是剛剛才知道這件事,相信你也會覺得有些混亂。我相信情況好像社會中不同的旅行團。有些旅行團是帶你去觀光的,觀光休閑就是目的,可能會經過一些購物街,但到底是去不去購物街,是團友自由的選擇,他們覺得去買些東西會使旅行更愉快,但這不是旅行的目的。另一些旅行團,他們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帶你去購物,甚麼地方都是購物,觀光絕不是重點,購物才是。如果你帶有購物團的動機參加了觀光團,你會不是味兒。又或者你是觀光團的目的,卻去了購物團,你也會很不耐煩。我知道有些弟兄姊妹打算出席今天下午啟動禮。這啟動禮原也是一件美事,可算是公益事件。但我覺得參加者需要分辨你的目的。例如:假如你是帶有反對同性婚姻的意思去參加的話,究竟「反對同性婚姻」是為了維護家庭,還是維護家庭是為了「反對同性婚姻」?哪一個是你的首要目的?觀光旅行可以也去購物,但購物團卻只是為了去購物。

另一方向,當我們要在異教社會中維護家庭時,我認為基督徒也要分辨教會所擁有的力量是哪一種的力量。假如把任何公益活動都變成了政治集會的話,可能反映一種不正確的權力觀。(我不是說現在已經有這種錯誤,我是希望提出來防止出現那種錯誤)。耶穌曾對彼拉多說,「我的國不是出於世界。」這句話許多時被誤譯為「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耶穌說的「不是出於世界」,是指神國的性質和來源,不是來自這世界的權力。教會要維護家庭,並不是透過政府的力量,要求政府去維護家庭。「政教分離」的正確意思,是政權與教權的獨立。意思是政權可以有自己的意思,不用聽命於教會的權柄。同樣,教會可有自己的意思,不必聽命於政府的權柄。教會要維護家庭,是動用自己的力量,以信徒群體的生活,去感召社會,服務社會,改變社會。這不是說教會不可以遊說政府,而是說,遊說政府不是教會一定要做的事。教會不需要依賴政府,也不需要倚賴異教社會,才能夠去維護家庭。

這樣,我要提到的第三點,也是我認為我們最能夠去做的事。「維護家庭」對教會最大的挑戰,不是一次性的公益活動,也不是社會行動。而是在這些一次性的活動或行動「之後」和「之外」。教會較為熟悉的一種「一次性活動」,是培靈會。培靈會散會後,大家都覺得很感動,靈性復興了,任務完成了。結果,培靈會只有high,漸漸地,基督徒以為high就是培靈。有時候,正是由於教會在日常生活上的力量不夠,所以才需要倚賴一次性的活動。但散會後,大家就以為完成任務了。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卻是日常生活。

我們關注工時過長的社會生態。我們作為平民百姓,沒有管治權柄,但你自己會盡早一點回家,多一點主動跟子女談話,多一點跟配偶約會嗎?你有設法改變公司的氣氛,改變一點文化嗎?我想,這些都是基督徒可以直接行動的。最近尖迦舉辦的美滿婚姻課程,主持人就要求我們每週都跟配偶約會談心。不易做的,但要努力去做。

假如你鄰居有一個單親家庭,你可以怎樣幫助這個家庭?假日約他們出來,幫助他們有家庭生活,可以嗎?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生日?協助他們看管兒女,讓母親有休息的機會。當突發事情發生時,你主動提供協助?我們會留意同事、鄰居、弟兄姊妹的情況,直接地參與維護家庭嗎?這都是重擔的,不是撥三四個小時參加的一次性行動,需要我們調節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才可以成事。

如果我們不主動結識人,沒有預留空間,就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預留空間,就要歸回安息。主動結識,就要灌溉友誼。尖迦今年的三個主題,就是倡議要減少不必要的聚會和活動,建立人際關係,強化家庭的生活。

聽聞美國有一些由基督徒開設的連鎖店,在星期日是不做生意的。讓員工有時間過家庭生活,也以經濟代價倡議安息,調整被全球化經濟支配的生活世界。政府不需要要求社會在安息日不可作工,但基督徒可以自願地安息,也鼓勵員工安息,重視家庭。

我們也可以想想,教會生活目前的規劃,會強化家庭嗎? 分齡牧養,有其作用,但如果只有分齡牧養,我們就效法了世俗的學校。我們曾經策動青年人與長者團契聯團活動,家訪長者等等,促進長輩與後輩的接觸,讓年輕人認識老一輩的世界,懂得欣賞和感謝。

教會的行政安排,會否也考慮有家庭的弟兄姊妹?我們會否產生一種不必要的選擇,要人在自己家庭和教會行政之間選擇?其實教會不是行政的單位,是信徒群體本身。教會的行政機關,要推動信徒在家庭中,在職場中,做好的門徒,做好爸爸,好媽媽,好孩子,好市民。我們要訓練大家在家庭和職場上有好的生活和事奉。

蘇丹的一位下嫁基督徒的婦女,受死亡威脅,會在誕下嬰孩後被處決。維護家庭,有時也要參與維護世俗人權的事務,在適當的時候跟世俗合作。

假如教會在日常生活中有了這種直接行動,有一日,當教會群體走在一起,向社會分享這種生活。這會是一個很大的見證。但假如今日,教會裡的離婚率跟社會一樣,同樣面對婚姻危機而無能為力,教牧性失德的醜聞仍然不絕於耳,基督徒的生活未有贏得社會的關注,未有活出彼得所講:「你們在外邦人中應該品行端正」。那麼我覺得在優次上,教會的見證應先是內部的推動,門徒生活的訓練。舉辦公益活動也是美事,但不要把公益活動都變成向政府施壓的行動。

總結一下,我借香港教會在「維護家庭」一事上,思考怎樣在異教社會中作神的子民:

  1. 今天下午的啟動禮,原是一項公益活動,不是反對同性婚姻的政治集會。
  2. 教會須留意自己的力量是行善的力量,是美德的力量,而不是政治角力的力量。
  3. 教會必須直接維護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改善自己和鄰舍的家庭生活,留意身邊的同事鄰居朋水友的情況,提供幫助,這必須改變自己生活的優次,是付重價的。


關浩然牧師:
前明光社董事,現為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主任牧師

版權所有,承蒙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允許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