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TWA經文分享:爭取民心﹙撒下19:11 - 20:13﹚

今日的經文便講及大衛如何佈署回耶京的安排,並如何使民心再次歸回他的領導。這裡記述了大衛如何用心去爭取以色列人及猶大人的民心:


1. 叫人去催促猶大支派來迎接他回皇宮。有牧者認為大衛知道猶大人仍在猶豫是否歸回大衛的領導,所以遲遲仍未去接大衛回來。但當大衛用行動表示既往不咎,更將他們的元師亞瑪撒招攬成其麾下,經文形容「如此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19:14),猶大人乖乖地返回大衛的陣營。


2. 當大衛要過約旦河回國時,以色列人來迎接他,其中那以前曾侮辱大衛的便雅憫人示每也在其中。他來向大衛請罪,而大衛也寬恕了他對自己的不敬(19:19-23)。有牧者認為他這樣行可挽回以色列人對跟從大衛的心,不過之後示巴的叛亂(20:1-2)証明以色列人仍未能完全順服大衛的領導。


3. 掃羅的孫,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來向王訴冤,說他的僕人洗巴出賣了他,並在大衛面前講他壞話(19:27,參16:3)。大衛有感一方面在落難時曾受過洗巴的恩,並應許將掃羅之前的家業田產給他(16:1-2),另一方面也顧惜他好友約拿單的獨子。此外也很難評斷誰對誰錯,所以提出米非波設可與洗巴平分掃羅的產業,不要為他重建王權平添障礙。


4. 厚待曾有恩於他的基列人巴西萊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大衛基本上採用懷柔的策略來重建及鞏固他的王權。


在經文中加入了一段小插曲,記述了以色列人與猶大支派的爭拗,爭論為何猶大人沒有和以色列人商量好就接了大衛王回宮。經文最後有一個描述是「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19:43)。這裡似乎分析了以色列家為何會分裂為南國猶大與北國以色列的遠因,而南國的國勢比北面的以色列較強,也可以看出大衛爭取民心的努力如何容易煙消雲散,以為做事政策可以討好人,但人的心與忠誠是如何脆弱?我們香港的情況又如何?


約押這人
20:4-13記述了約押如何刺殺了當時大衛的元師亞瑪撒,以奪回元師的權力。當時他和亞瑪撒前後分別去追殺以色列叛軍的領䄂示巴,但在靠近亞瑪撒時,他假裝拾刀的時候近距離將亞瑪撒刺死。經文沒有交待為何約押要做這事,但從常理推斷,可能他心心不憤本來是敵人的亞瑪撒,卻因為大衛要討好猶大人而歸入大衛陣營,更成為了元師,故此要殺他奪回權力。之前也有許多篇幅記述約押,至此我們可以約略認識撒母耳記如何描寫這位大衛重用的元師:


1. 忠心於大衛:無論大衛是掌權,或落難,他都追隨大衛左右,不離不棄


2. 無論大衛做的事是對是錯,他都會順命遵行,就好像10章大衛要他讓烏利亞在戰場上喪命,或24章明知耶和華不喜悅,但都遵大衛的命數點以色列人數,他都唯命是從。


3. 但撒母耳記對約押的記載有一個特色,他好像一個有很重妒忌心的人,3次將大衛想挽留的人置諸死地,而且死的方法也甚相似,都是近距離的刺透:


押尼珥:「領他到城門的甕洞,假作要與他說機密話,就在那裏刺透他的肚腹,他便死了」(3:27)
押沙龍:「約押手拿三杆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著,就刺透他的心」(18:14)
亞瑪撒:「約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20:10)


是巧合,還是意有所指?這可能要我們的聖經學者為我們詳解了。


反省:
其實這幾章的記載,耶和華 神沒有出現,何解?這一連串的內戰,撒母耳記說原因都是大衛不小心中了誘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引至父子,臣僕,人民彼此廝殺不和的局面(12:10-12)。原來頂受不住一個小誘惑竟有可能發展出一連串大災禍,我們真的不得不小心面對及拒絕不合神心意的誘惑。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