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進入他的世界

 文:SM

「他其實已經很努力,但資質所限,也難以有什麼突破了。」與宣教士飯聚,席間總少不免分享身邊的人和事。這天說起一個有學習障礙的「信二代」。

「可惜,本地對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幾乎沒有專業評估,也缺乏支援。父母一味責備他不夠努力,又不及弟弟聰明。」我默默地聽著,腦海浮起那孩子的樣子,總是謙卑有禮,但卻瘦小而缺乏自信。


「我認識這家庭多年了,覺著他開始有自我放棄的傾向。」宣教士嘆了口氣。


我也無言,本地的孩子仍逃不出「讀書是唯一出路」的緊箍。


「他有其他興趣嗎?」我問。


「他很喜歡音樂,有著很強的節奏感。」他說著突然停下定睛看著我,「你可以教他鋼琴嗎?」


我倒是嚇了一跳。聽著孩子重重複複地彈著單調的旋律,當鋼琴老師是天下間最沒趣的事。不過喜歡是一件事,但需要是另一件事。我為此事祈禱時嘗試找一些資料,希望知道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是如何學習鋼琴的,也怕自己的無知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就在這段時間,我聽到了TED一位音樂教授,她研究的腦神經學與音樂的關係。她分享道:「他們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不同。我們覺得他們有障礙,好像不能來到我們的世界。既是如此,為什麼我不嘗試進入他們的世界,而音樂就是很好的方法。」


當下我如醍醐灌頂:這豈不就是傳福音嗎?我們進到他們的世界,把盼望帶給他們。就這樣,我們開始了漫長的音樂旅程。


非凡的音樂旅程


我和他都不善辭令,每堂課的話不會超過十句。他的進度很慢,比我想像的還要慢。我儘量選音符較大,排版較疏的鋼琴本,好減低他閱譜的困難。他總是忘記,無論有沒有練習,每課的頭十五分鐘甚至半小時,都是重新找尋記憶,學過的樂曲猶如新的一樣。彈了左手忘了右手,因此老是感到不協調。然而,他有很好的節奏感,敏銳的聽力,也有本地孩子普遍欠缺的特質——堅忍。


他從不無理缺課,不言放棄,有時候他會因為重複犯錯急得滿頭大汗,卻任由汗水滴下繼續埋首練習。下課時,父親問起孩子的進度,我總是說:「不錯,有進步。」父親大概也清楚孩子的能力,總是笑說:「他很慢,但他堅持繼續走。老師,謝謝你願意教他。」我說:「感謝神讓我們同行。」他回應:「感謝神,也謝謝你。」


每星期的課,讓我們不察覺日子飛逝。有一天,孩子告訴我他在教會當司琴了。數年又過去,原來他在教會當敬拜隊領袖了,指導不同樂器的配搭。我才突然發現,自信的眼神不知何時已取代了羞澀的眼光。他已不再是那個想放棄自己的孩子,而是敢於承擔使命的少年人。


這次沒有為「福音」設下時限、目標、人數的「事工」,卻帶來極大的喜樂和滿足。信仰不一定只有耀眼奪目的活動,聖靈溫柔的真光才能讓我們看見幼苖的需要。即使只是安靜地陪著席地而坐,聆聽別人生命跌宕錯落的音符,也能領受聖靈在人身上的奇妙作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