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書介:讓孩子到我這裏來



文:michelle


說來慚愧,編輯部訂定《青少年牧養》為今期題目,羅列大堆文章清單,都是「導師/成年人VS青少年」的方向。從書櫃抽出唐慕華的著作《讓孩子到我這裏來》,其中一章正好補充筆者的盲點:教養青少年,怎能忘記父母的角色?


青少年人能在教會多少時間?若一心把向孩子傳福音的責任完全外判給教會導師和傳道同工,其實和坊間父母把類似責任卸給學校和Playgroup一樣。結果如何,大家應心中有數。許多育兒書都指出,子女不是教出來,最主要是模仿父母的樣式。若父母返崇拜都遲到,在家中不會抽空靈修、祈禱、默想經文,又或者在家中呼喝傭人下屬或其他人,對貧窮人不聞不問,生活行事為人和非信徒無異,又如何說服子女成為神的百姓?申命記第六章,已經明確提供給父母的指引,這裏只列出19節,已經字字千斤重:


6:1 這是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教訓你們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們在所要過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 6:2 好叫你和你子子孫孫、一生敬畏耶和華你的神、謹守他的一切律例、誡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 6:3 以色列阿、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 6:4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 6:5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6:6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 6:7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6:8 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6:9 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猶太人認為「母親是一個尊貴的身份」。子女是上帝的產業,父母只是「管家」。教養孩童,把上帝子民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傳遞給後代,乃上帝的命令,是每一位父母的「主要職事的呼召」。我們傳遞的,並不只是孔孟的道德倫理哲學。我們把孩子帶到這一團糟的世界,便同時有責任向孩子宣告在上帝裡有盼望。這裏順便介紹《猶太人的親子教育》一書,內容就和書名同出一轍。雖然筆者不大同意它以許多猶太人是成功的商人、學者為賣點,所以要學習他們的育兒方式的論調。不過此書的確提供許多生活事例,讓我們一窺猶太社會的父母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授妥拉。他們認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間學校,父母肩負教導的角式,沒有懶惰妥協的餘地。


「父母的心」只是全書14章的其中一章。若抱著看「雞精書」心態讀此書,以為會學懂應對青少年的簡易程式,可能會失望。全書分兩部分:「學習神的心」和「在一個相反的世界中懷有神對孩童的心」。作者教我們別太急想知道如何教養孩童。先停下來,從上帝的角度出法,甚至先從正確的崇拜觀念開始,明白神的心腸,理解教會作為另類社會、平行社會的重要後,才逐漸進入大家心目中的「正題」。


唐慕華有許多和青少年接觸相處的機會,丈夫又是教師。她十分明白,在後基督教社會作父母真的很難。她形容,這是「與執政和掌權者進行的生死搏鬥」,即是我們面對一些對抗神旨意的社會力量、文化方向和社會制度。不過,她不認為,教養真正的基督徒兒童是注定失敗。正正因為任重而道遠,這不單是父母的責任,更是全教會會眾的共同責任,彼此承擔這份重擔。基督教在華人社會從來不是主流,我們便更刻意培養信仰和生活方式,不管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

第二部分,作者透徹剖析與神「相反世界」的一些特徵,如享樂和安舒主義、物質消費主義,娛樂文化、謊言文化、暴力文化、性暴力文化等,喚醒我們去正視,並以信仰作為解毒劑。本書雖厚,但每章大概二十多頁,並不難讀,並附有數題思想、討論、轉化和實踐的題目,適合群體閱讀或聚會時用。




書名: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原著:Is it a lost cause? : having the heart of God for the church's children
出版社: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
作者:唐慕華 (Marva J. Dawn)
譯者:陳永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