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餐」
幾年前出席一個公司宴會,因為場地所限,有些人被安排在一個較少的房間,氣氛跟大廳迴然不同。哥林多時期教會聚餐安排在信徒家裏,當時大宅的標準飯廳有四百多呎,放上分三排九張大椅,當然用來招呼家主和熟悉的親友,其他信徒則會安排在門口窄小的水池邊吃飯,大概可以擠上三四十人之多,待遇當然不同。
作者保羅說這樣的聚會害處比好處多,因為這並非一般的聚餐,而是「主餐」,是使徒從耶穌領受傳下來的,要追溯到耶穌被賣的一夜,耶穌擘開餅和拿起酒分給各人,為的是叫人記念祂,直等到衪回來。每逢我們共用主餐,一方面是記念耶穌過去為我們受死,亦是記念耶穌今天親臨信徒當中,並期待與耶穌將來一起享用天上的筵席。主餐不是一般的筵席,而是神透過耶穌與我們定立的新約。舊約時代立約是會用血灑在身上,耶穌受死是以祂的血與人結盟,而以祂的身體與人與教會結連在一起。
藝術館的名畫都有名貴的畫框去襯托,我們大槪不會為了欣賞畫框而忘記欣賞名畫。教會就好像這個畫框,是叫人看到耶穌,叫耶穌的榮耀得以彰顯。當人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前面,甚至在教會造成信徒間的嫌隙,讓人看不到榮耀的耶穌,這就是保羅說的害處。
反思:我們領聖餐時會想什麼?是否只是個儀式?是耶穌的過去?還是現在與主聯合和將來天上的筵席?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