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變轉機」
教會經常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內部有不同意見的張力,外部有反對信仰的壓力。 這一章的經文,讓我們看到耶路撒冷教會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
初期耶路撒冷教會主要由猶太信徒組成,猶太人固有的傳統妨礙了他們與外邦人接觸,一起與外邦人吃飯也成為猶太信徒的禁忌。彼得雖是使徒,他也要面對這樣困於猶太傳統的質疑。彼得以坦誠的態度向眾人述說了他在第十章的經歷,而質疑他行為的「奉割禮信徒」也耐心地聆聽。教會會眾由此認識到彼得的經歷,從見異象以至向哥尼流家傳福音,都是聖靈的引導。最后,大家接受了彼得的解釋,內部的張力得以消弭。教會保持合一才可以一起仰望主的憐憫,重新得力應付外面的壓力。
經文跟著告訴我們,信徒因著迫害,到處逃亡。若我們同樣面臨這樣的處境,我們會怎樣?
怨天尤人? 放棄信仰? 但初期教會的信徒在逃難的途中,依然以傳福音為首要,讓更多的人信而歸主,這是今日在順境安逸的信徒難以理解的。主耶穌的教導,「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那些信徒確實以他們的生命實踐了。耶路撒冷教會,也回應了當時的需要,派了巴拿巴沿路直到安提阿牧養信徒,堅固他們的信仰。這段經文透露了清晰的信息,當信仰遭受迫害的時候,教會首要當做的事,並不是高調抗暴爭權,而乃是努力不斷地傳揚和平的福音。今日中國的教會,同樣以這樣的行動,見證著福音的大能。
我们活在這快速轉變的世代,生命變得容易浮躁不安。甚願香港教會有多一些巴拿巴和保羅的牧者,大有信心,以純正的真理教訓眾人。
[使徒行傳 11:26 .......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