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多走一里路──油麻地導賞後感

文:Cherry

油基座落在油麻地接近半個世紀,見證著這裡的種種變遷。你對油麻地最熟悉的地方是哪兒?是它們嗎?永發茶餐廳(十分喜歡那美味的餐牛治呢!)﹑麥當勞﹑百老滙電影中心﹑果欄﹑廟街……原來這裡有一些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小店,假如你來去匆匆,便會錯過它們。九月尾,我們一班弟兄姊妹有幸跟隨在這裏土生土長的導賞員──孔維樂傳道(阿樂),遊走大街小巷,細探區內面貌的改變,聆聽不同人的故事。




那天晚上,阿樂匆忙走來,汗流浹背(原來他剛與一位弟兄協助一位腳腫的婆婆,清理中秋節期間堆積如山的紙皮),沒談幾句,便起行了。他帶我們到一個公園外停留,公園內是露宿者的聚居地,往外看,是新落成的酒店。日間,這裡川流不息,經濟活動十分頻繁,到處也是旅遊巴和遊客。隨著租金飊升,這些年,不少小店已不斷往後街遷移。入夜,五光十色的燈光與一街之隔的陰暗的公園,形成強烈對比。




走不多遠,我們便來到生命工場,店內擺放了具香港文化特色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藝品,如:巧佳小巴牌﹑繡花拖鞋﹑手袋等。曾經,有一位婆婆千方百計尋找她鍾情的藥油,怎也找不著。可謂眾裡尋它,卻在這裡把它尋獲,如獲至寶。當我們拾級而上,到了店舖上層,又是另一個驚喜,那兒存放了不少益智兒童繪本。來到這裏,你會在不知不覺間,放慢了生活的腳步。一切來之不易,全賴一群文化保育工作者,用心、用力努力經營而來,這種珍愛文化歷史的態度,令人肅然起敬。




期間,我們到了區內的一間繡莊──永隆繡莊,隨著時代變遷,繡莊數目已大大減少。從前成行成市,現在卻寥寥可數。抵達時,正遇上店主吃晚飯,他們不但不感到被打擾,還快樂地向我們提及此店的悠久歷史,店主擁有的一件清朝裙褂呢!我們又到了新堂附近的富華文具,與人情味極濃的店主傾談,店主分享了經營困難,因租金昂貴,正考慮把店舖搬往其他地區。店主和阿樂如朋友般的相處,彷彿帶我們從時光隧道回到從前的睦鄰社會,是一種用時間和真誠建立的鄰舍關係。




在一個轉角處,我們便來到碧波押,它是一處推廣社區藝術的地方。晚上一般會播放社區電影,其中曾播放教導新移民適應香港社會的影片,聽說主持人每每熱情招待,難怪當晚坐無虛席。有時也會用作開音樂會和相展,就是離不了藝術。走過横街窄巷,我們來到德星星三號的咖啡店。大家站在店外,慢慢聽阿樂分享店主為何放棄專業工作,選擇在後巷開設小店的感人故事。店外設有一個社區雪櫃,是愛的連結,區民可自由擺放或取用食物。這種打破傳統的做法,回應社區需要的心思,令人大開眼界。




走進一條寂靜的街道,我們看見十數人在街邊圍圈而坐,原來是街坊排檔在四圍講故事,他們主要用生活故事談社會。有時會用附近的小販車向街坊派發免費糖水。阿樂也特別向我們介紹了香港善導會, 它是一個服侍社會邊緣群體的組織,服務對象主要是釋囚和性服務提供者。如我們能在區內慢步,細看四圍的人民生活,我們便能更了解這裡的需要,感應天父的心意。其後,我們到了一間涼茶舖坐下,聆聽店主暢談不同涼茶的製法和療效,也聆聽他即將結業的無奈決定(又是因為昂貴租呢!)。離去時,我們邀請他女兒(因家中無人看管,需整天待在店中)參加油基i-kids,他向我們報以微笑。




最後,我們帶涼茶到公園探望露宿者,驚訝知道其中一個是我們的會友。當他看見我們來探望,臉上露出笑容,交談後, 我們便一起為他祈禱,求主保守他在公園裡的生活,一切安好。原來我們的肢體,「家」就在社區,沒有固定的住處,常經風吹雨打。當我們不知如何是好時,我們的主卻說:「我永不忘記你,也不丟棄你。」


這是一趟難忘的旅程,當中發現了不少特色小店,又聽到一些用心連繫社區的故事,彷彿在告訴社會,價值的本身,遠超過金錢給它的定義。據了解,區內共有二十五間教會,現時只有一間參與社區關懷工作。我們的主耶穌,祂看見,便動了慈心,願主感動我們,為這區的需要,走多一里路。



如欲了解這區更多,歡迎登入《油樂園社區報》,它是阿樂與一班年青信徒為社區和教會辦的區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