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路撒冷大會(徒15章) 從文化或種族中把基督信仰分別出來之後,第一世紀的教會逐漸讓信徒的生活經驗遠離猶太傳統。然而,一些基督徒小群教會如愛色尼派,卻因著太濃厚的猶太色彩,反過來備受質疑。在這背境中,希伯來書的作者掙扎著找出一個「種族的屬靈觀」,從而看到神在文化歷史中的作為。
希伯來書第7章中,麥基洗德在位份上超越亞伯拉罕,是借用創世記14章所記載之事蹟 ,表明麥基洗德既然收納亞伯拉罕(不同族類者)所獻的十分之一,又給亞伯拉罕祝福,他的位分顯然較亞伯拉罕為大。
希伯來書作者從麥基洗德與亞伯拉罕的關係,引出麥基洗德與舊約祭司制度之間的比較。這做法並非牽強,因律法規定,祭司必須是利未支派中亞倫的後裔(出29:9),而利未是亞伯拉罕的後裔,甚至可說是在亞伯拉罕的腹中,所以亞伯拉罕的舉動充分代表了利未,從而推論麥基洗德的祭司體系取代了利未的體系。因基督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所以基督超越利未祭司,為終極的中保。
我們看到希伯來書作者是帶著信仰反省的人,既掌握聖經和猶太傳統的關注,更重要的,是有著宣教的心志,能從不同的文化說明信仰的核心,並能建構突破框框的表述,使基督信仰能伸延到不同文化,並為小眾發聲。
這可幫助讀者找著一個範例,去辨認神在自己文化及種族中的作為,發掘自己的屬靈藍圖,這將帶來教會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較具彈性的接受不同文化的歷史及色彩,有利於信徒與各族各民一起生活。此外,中國教會所經歷過的本色化運動,也是一個案例。在紛亂的世代,我們應更具這樣的反省和搭橋的能力,使能拓闊宣教領域、深化信仰內涵。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