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堂會主席事奉分享
文:關生
就在這刻,心中泛起了教牧長執的一夕話:「堂會主席和八位部長在職能上是互相配搭的。而作為堂會主席,最要緊是對整個堂會事工有承擔!有委身!」、「堂會主席只要專注主持堂務會議及會友大會,已經履行了其職務,在這職務以外,若對教會的服侍有更深的負擔和委身,他就會經歷到截然不同的事奉人生了!」就是這樣的啟迪,我學習以堂會主席這個崗位去事奉神。
這四年在堂會的服侍,全是神的恩典,當中可與大家分享其中點滴。
真真實實經歷了信心功課的學習,我憑信心將工作和事奉的鋪排交託給主,神給與的祝福永遠是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的。
學習自省
在某一次堂會中,可能我的表述未夠清晰,以至堂委們在商討過程中未能掌握足夠的資料去進行表決,因而引起部份堂委對我提出質疑及批評。會議完結後,我十分惱怒,心情久未平伏。至晚上十時多,我終於按捺不住,好不意思地請求牧師容許我當晚到他的家裡為我祈禱輔導。謝謝牧師的輔導,翌日我向各堂委表述我的難處時,他們亦接納了我的軟弱。
互選堂會主席
還記得2009年度堂委互選事奉崗位當日,我們九位候任部長各自表述屬意崗位後,似乎沒有堂委表示願意接任堂會主席這個職份。
就在這刻,心中泛起了教牧長執的一夕話:「堂會主席和八位部長在職能上是互相配搭的。而作為堂會主席,最要緊是對整個堂會事工有承擔!有委身!」、「堂會主席只要專注主持堂務會議及會友大會,已經履行了其職務,在這職務以外,若對教會的服侍有更深的負擔和委身,他就會經歷到截然不同的事奉人生了!」就是這樣的啟迪,我學習以堂會主席這個崗位去事奉神。
這四年在堂會的服侍,全是神的恩典,當中可與大家分享其中點滴。
學習交託
我的工作是每兩個月就要往美國公幹兩星期,而每次出差的時段皆按展覽會既定的日期所限制。
每年「教會計劃日」前,我都向神祈禱:「天父呀,我將我的工作時間表交予袮,願翌年的展覽會日期,不會與堂會及會友大會日期重疊啊!」奇妙的事就發生了,這四年裏,我只有三次因出外公幹而缺席堂會,需要請副主席代為主持會議。
真真實實經歷了信心功課的學習,我憑信心將工作和事奉的鋪排交託給主,神給與的祝福永遠是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的。
學習自省
在某一次堂會中,可能我的表述未夠清晰,以至堂委們在商討過程中未能掌握足夠的資料去進行表決,因而引起部份堂委對我提出質疑及批評。會議完結後,我十分惱怒,心情久未平伏。至晚上十時多,我終於按捺不住,好不意思地請求牧師容許我當晚到他的家裡為我祈禱輔導。謝謝牧師的輔導,翌日我向各堂委表述我的難處時,他們亦接納了我的軟弱。
在事奉路途上,我上了寶貴的一課,我深深體會到,與教會領袖一同事奉是需要彼此溝通和互相諒解的,今趟的踫壁,反成為我日後事奉的明燈呢!
學習順服
堂會所有議案,經過堂委們深入商討投票後,皆會「一致通過」或是「大比數通過」的。但有一次提案竟然是贊成票及反對票各佔一半,通過與否就落在主席「決定票」的一票中。
堂會所有議案,經過堂委們深入商討投票後,皆會「一致通過」或是「大比數通過」的。但有一次提案竟然是贊成票及反對票各佔一半,通過與否就落在主席「決定票」的一票中。
我即時感受到這股壓力!那個取向才是為著教會的益處呢?最終我決定在下個月堂會時才行使「決定票」。往後的一個月,雖然教牧長執及堂委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但心裡仍是忐忑不安,直至收到一個窩心的電郵,寫著:「其實你早已心裡有數,只是限於你的主席位份,若你是部長,你便有決定了,那就先安靜禱告,再按神給你的領受投票吧!記念您。」這個電郵為我開闢了一條出路。安靜祈禱後,神不單除掉了我的壓力,更給了我答案。我再次經驗到祂是那位賜人平靜安穩和喜樂的全能主。
總結
回顧這幾年事奉的心路歷程,當中有期望、有失望;有開心,有傷心;有喜樂、有失落。但感謝神,衪帶領我跨越每一步,每一步都促進我屬靈生命的成長,經歷被牧養、學牧養、去牧養,委身以生命造就生命,善用生命品格去服事上主、服事親友、服事鄰舍。
願意繼續與油基眾弟兄姊妹同心合意、各盡其職、多作主工,將榮耀頌讚歸給我們的至高神。「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共勉之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加入詩班的感受
文:嘉穎(周日St. Francis)
不知不覺,加入詩班已有兩年多。
當初是受母親的影響,抱著嘗試的心態加入。當時我還不知道事奉是甚麼一回事,只懷著「唱好首詩歌」的心態加入詩班。初時其他詩班員對我這個新加入的年輕人感到新奇,但他們都很支持並且鼓勵我。我很快便適應了詩班裡的氣氛,開始了詩班的事奉。漸漸我參與了不同類型的獻唱,包括聖誕及復活節,婚禮,洗禮及喪禮…等等。
能夠為神唱詩歌,我感到十分榮幸。但我知道自己還是欠缺恆心,看見同年齡的弟兄姊妹能在主日學後輕鬆玩樂一番;而自己卻要出席詩班訓練,對我來說好像是一種折磨。我也想過放棄,但母親提醒我詩班是一項事奉,是為神而做,而不是為自己的興趣而做,所以絕對不能懷著「三分鐘熱度」的心態,遇到困難便半途而廢。
我十分慶幸能加入詩班,因為它不但給了我事奉的機會,亦教懂我怎樣做好為神而作的事奉。
油基Facebook短打
整理:michelle
「灣仔堂150週年暨18堂聯合恩崇拜」。這次聚會除感動陳牧師在9月8日的崇拜周刊撰文抒情,亦令不少會友在網上分享,今期特意輯錄。
老鍾:
今天是灣仔堂150週年暨18堂聯合恩崇拜。講道由盧家馼牧師証道,講題為「奔向生命的祭壇」。主要由灣仔堂一百週年講起,述史。罕見盧牧師多次流露激動之情,當回顧1989年6月4日宣教士差遣禮時,一時更令人黯然,動容。
盧牧師提醒我們要「委身」,不要「散步」,要「直奔」,最後主題由「奔向」改為「直奔」。我想,這是牧者給我們肺腑的叮嚀。
終結時更鼓勵我們立志,再為我們祈禱。
講道主要分三個大題目,如下:
1)信念:從傳道服務到興旺福音(腓1:3﹣5)
2)價值:從獻上生命到轉化生命(羅12:1﹣2)
3)使命:從生命教會到植堂差傳(太28:19﹣20)
只是大綱,若大家能親身到場聽道,想必更獲益不淺。共勉
Allen Sir:
巴不得每位油基家的肢體也有參與這次聯合崇拜,有聽到盧牧師含淚的訓勉,五十年前灣仔堂的青年團契為主的使命而奮鬥,半個世紀動員弟兄姊妹在努力實踐佈道、植堂與差傳。今日的崇拜並非強調教會的豐功偉績,而是相聚一同見証上帝之鴻恩,又激勵青年信徒薪火相傳,這異象的傳遞+分重要。今日體現教會合一的美善,在基督裏互為肢體的寶貴。特別當聯合詩班獻詩時,看見大家穿著不同教會的詩班袍,但一起合唱,場面+分感動,合一非一律。今日看見其他堂會的教牧及肢體相聚,那在基督裏互為肢體的感覺+分強烈,在今日強調個人主義及自我感覺的世代,要學習合而為一實在不容易,但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Philip:
「奔向」有點順其自然的感覺,聽起來舒服。「直奔」就更有動力和迫切感,不一定是人願,但這才是教會的使命。今天的道很有收穫:團契中的互相激勵是動力所在,路就是這樣走出來;青年人藉上一代領袖的視野和實幹可以起來盼望將來;油基的歷史任務清晰可見。老牧者將要退下,未來五十年的承傳怎樣?大家努力。要直奔不要散步。
多謝麥漢勳牧師加了一句,植堂差傳以外還有在生活上去實踐見証信仰。如灣仔堂使命宣言最後三句:「踐行信仰,轉化世界,叫它不再一樣。」這會是油基未來的使命嗎?
Fat Chui :
盧牧師含淚的訓勉...另人感動...
在五十年前灣仔堂的青年團契為主的使命--就是這樣,簡單的使命,堅持不懈,事工就這樣發展起來了。究竟能讓大家為之生,為之活的油基家獨有使命是什麼呢?
陳姑:
有人問點解只係我哋用一間小學作logo?
志華Sir:
我反想第十九堂會幾時出現,神會讓油基在當中有角色嗎?
陳姑:
good reflection...thx 志華sir
Allen Sir:
點解用小學作logo,聽完今日盧牧講的其中一個秘密,就可推算當中的玄機。原來灣仔堂100週年,信徒願以一所小學為祭獻上,所以我個人認為此logo蘊含對上主的恩情及所領受的使命。油基就是果子!
老鍾:
「基道堂」隨基道學校(2007年更名為基道小學)而生,由學校開始,後來有了旺角基道堂、油麻地基道堂。而油麻地基道堂仍是由基道學校開始,一直以來油基的信件都有這個基道學校的剪影,繼往開來,點滴瑣事,要靠後人述史、追憶了。
Michelle:
今日真係聽咗好多灣仔堂秘密,
在重要時刻數算歷史, 教我們不忘記上帝的恩典。好有以色列人不停數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 雅各的神……還有不斷在各經卷重提上帝如何帶領他們的祖先出埃及咁. 好珍貴。
Fat Chui:
我也是想問點解會用小學作logo呢? 好同意 Allen sir對盧牧師講其中一個秘密的推算...所以每次盧牧師講秘密時我都唔會洽眼瞓
關於本欄:定期整理會友在油基面書群組的分享,讓其他會友都能一同分享。
從安息日到復活節的時間觀
文:鏜
引言:
在教會歷史中,我們找到一種「雙重」的時間觀:首先以一週的節奏為準,走向安息日;其次是宗教節期(Feast Days),以創造為主題(例如:播種與守割),並記念上帝在歷史的作為(例如:將臨期、聖誕節、四旬期、復活節等)。安息日和宗教節期兩者是互相扣連的,並從猶太拉比和初期教父對日月的觀察(Solar and Lunar Calendars)所得出的。同時,這種基督信仰的時間觀是繼承自深厚而內在於猶太教的傳統。
從安息日到新創造:
第一日
|
第二日
|
第三日
|
第四日
|
第五日
|
第六日
|
第七日
|
星期日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古代猶太人以日落為分界線計算每一日的開始。「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一5)。一個星期的第一日(星期日)為創造的開始,亦即星期六的日落之後(猶太拉比知道第四日才創造日月)。去到一個星期的第五日,亦即星期四的日落之後,「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31),這樣,「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創二1)到星期五的日落之後,安息日便開始。
在一個星期的第六日正午,耶穌被帶到眾人面前,彼拉多對他們說:「看啊,這個人!」(約十九5),到了下午三點,第六日的終結前,耶穌便完成了救贖的工作,說:「成了!」(約十九30),星期五的日落之後,安息日便正式開始。死亡是人類的最後敵人,在星期六晚上到星期日破曉,上帝再度命令「要有光」(創一3),耶穌得勝,從死裡復活,成為上帝救贖歷史的高潮。安息日繫於創造與立約,耶穌的救贖,就是上帝的第二次創造。第二次創造釋放了第一次(墮落的)創造。人子耶穌成了新創造的第一人,永活的人,並與我們立新約(New Covenant),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新約是普世而大公的(Universal and Catholic)。
從猶太曆法到復活節:
圖片I:猶太曆法與節期。
3月25日是以色列人的重要日子:創造的第一日、亞伯拉罕獻以撒之日、出埃及之日、所羅門的獻殿禮。另一方面,古代猶太人的曆法是按照耶路撒冷出現新月的那一天日落之後,為一個月的第一天。而在春分前後的新月那天的日落後為尼散月
(Nisan)一日(又稱為亞筆月,Abib)(出十三4),第十四日就是逾越節。
猶太人的曆法影響初期教會對復活節的決定。在公元第二世紀,一方面,小亞細亞的教會跟從猶太曆法,在逾越節(尼散月十四日)慶祝復活節。而在羅馬的基督徒就以星期日為復活日,認為應以春天第一個滿月之後的星期日為復活節。最終在尼西亞會議(公元325年)得到認可。
從第八天到永恆:
第一日
|
第二日
|
第三日
|
第四日
|
第五日
|
第六日
|
第七日
|
第八天
|
第八天
|
|
||||||
星期日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星期日有三重意義:一星期的第一日、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此外,星期日是「第八天」。自耶穌道成肉身到復活,教會現在身處「舊創造」與「新創造」重疊的時間,我們加入在基督的名下,成為新創造的新人類。初期教會稱之為「第八天」,代表「新創造」的開始,是忘記背後:過去七天的時間(“flowing away” of time),努力面前:迎向永恆的時間(“always” of eternity)。教會預嘗永恆的福樂,現在便能參與上帝修復世界的工作。
總結:
初期教會誕生於地中海世界,他們的敬拜是朝向東方耶路撒冷的晨曦的。新創造仍處於晨曦,我們仍身處腐朽的世界,我們在敬拜和聖禮期待著耶穌的再來與新創造的圓滿。「受造之物熱切期待,等候著神的眾子顯現。」(羅八19)。
圖片II: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St. Giovanni Baptistery),義大利最古老建築,在11世紀祝聖啟用。八稜柱設計象徵受洗後進入「第八天」,基督復活的新時代。
Reference:
1.
David Kennedy (The Reverend
Canon), Sermon: Worship and Time: Then
and Now, 30th
June, 2009 , Durham
Cathedral.
2.
Joseph Cardinal Ratzinger (Pope
Benedict XVI), The Spirit of the Liturgy
(San Francisco :
Ignatius Press, 2000), pp.53-111.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九龍教會的介紹
文:manki
背景︰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九龍教會,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港澳區會內的其中一所教會。其總會源自十九世紀中期美國的米勒耳派運動,在一八六三年成立。藉著不斷的發展,而九龍會堂在一九五零年建成,教會的核心價值建基於(observe)守安息日和預備基督再臨。
教會主張︰
上帝用了六天來創造天地,包括人,而當所有事都造完時,上帝把第七天立為「聖日」,因為神在第七天歇息,沒有工作,那日也名為「安息日」。
安息日是神創造天地萬物之後歇息的日子,所以紀念安息日也就是紀念「神創造人」這個事實,不同於我們教會守主日,主日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認為除了重視「救贖」,還很重視「創造」。
安息日程序︰
安息日會的崇拜會在星期六舉行,當日早上有「安息日學」的聚會,包括信息分享、分班研經等等,主要是深入探討神學的問題。到了十一時,敬拜聚會隨之開始。這教會只有一堂崇拜,會友年齡層很廣,有老有少,有中有青,也有一家人來。台上的主席經常把「安息日快樂」掛在嘴邊,可見安息日對他們很重要。還有,敬拜聚會中有「見證感恩」的環節,會眾可以自行上台分享最近的感恩或見證。雖然敬拜途中會有小孩哭鬧,但會眾都很體諒,互相包容。講道的經文範圍本來很小,但講者會加入其他經文資料,讓會眾了解經文的背景。講者帶領著會眾把聖經翻來翻去,一字一句也絕不馬虎。
敬拜聚會完結後,會有「肢體服侍」的時間,簡單來說,就是有人負責煮飯,然後一同進膳。外國的復臨安息日會一律也有這些時間,比港澳教區的多,因為外國地方大,教會裏有煮飯的設備。
其他主張︰
舉辦安息日學的聚會或神學課程,希望信徒在靈性上有所成長。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也著重信徒的身體健康狀況,希望信徒盡可能素食。他們根據創世記
2 : 9 和16節說明人原本是素食,上帝的原意是如此,所以他們盡可能順服。
還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舉辦很多康樂活動,例如︰運動會、營會、郊遊等。
後感︰
為了撰寫此文,筆者特意出席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九龍會堂兩次,對上一次還有幸與教會的一位長老對話,除了提及他們教會的核心價值,長老還問及油基對基督再臨有沒有深層反思。接著,我們就各種問題討論後,他坦言現時安息日會的不足之處,他有這樣的胸襟,這也是值得學習。
安息日,你想到什麼,又會怎樣過……
文:kate、manki
皓昇(Muscular Baby組)︰食飯、瞓教、靈修、返教會、打波。
到底會眾對安息日有何感覺印象?提起安息日,他們想起什麼,又會做些什麼?《基道悅讀》特意走訪周六參加少年崇拜(少崇)及周日成日崇拜的會友,看看他們怎樣過。
梁婆婆(喜樂老友記小組):好隨意,都是隨神意思。
Jacky(清泉團):信徒放低所有的工作、事情來到神面前,將一星期的重擔和過錯交給上帝,還有會想起神的創造。
XO(清泉團):崇拜!
Wendy:休息!
Cindy(家庭B團):崇拜!
Philip(清泉團):靜心看上帝的創造、有平安和與主同在。
Louisa(清泉團):歸回上帝!
米露(長沙灣祈禱區):神所定的日子、在神面前安息。
Mandy(清泉團):唱歌、獻詩!
盧sir(GIGS組導師)︰星期五放工會返團契,之後便同團友食晚飯。星期六上午有機會回去公司做一些未完成的工作,下午就會返少崇。
李世邦(3L組)︰沒甚麼特別,主要是星期六下午回去少崇。
Carol Miss(3L導師)︰星期五晚上預備少崇事項,而星期六上午可能去學琴,或是工作,抑或在家休息,下午就回去少崇。
凌瓏(小六畢業生)︰星期五晚上會在家陪家人看電視,吃晚飯,星期六上午玩樂為主,下午回去少崇。
傑Sir︰星期五晚上會跟家人吃飯、看電視,星期六早上準備少崇事工,下午就回來少崇。
Angus(GIGS組)︰星期五晚上休息,星期六上午會回校補課,下午回來少崇。
王華(GIGS組)︰星期五晚上打機,星期六會睡到中午才回少崇。
皓昇(Muscular Baby組)︰食飯、瞓教、靈修、返教會、打波。
安息日是以色列的重要節日
文:鏜
歷史:
亞述王賽納克尼布(Sennacherib,
705 – 681 BC)在他關於猶太人戰役的楔形文字書信中(公元前701年)提到,在猶大王希西家的安息日攻陷設防城拉吉。而在巴比倫王的歷代志中亦提到,於安息日攻佔耶路撒冷。而西底家於作王第十一年,耶路撒冷淪陷,那天四月初九,也是安息日。原本安息日不可打仗,直到兩約之間的公元前167年,馬加比家族的猶太祭司瑪他提亞(Mattathias)決定率領猶太人在安息日抵抗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最終奪回耶路撒冷和第二聖殿。這些考古發現所反映,安息日是以色列的重要節日,列國人所共知。亞述、新巴比倫和塞琉古王朝(Seleucid Empire)均利用以色列的安息日達到軍事目的。
圖片I:於美索不達米亞發現的亞述人於公元前704 – 681年以黏土造的楔形文字筒
來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宗教節期:
安息日是以色列的重要節期(Feast)(利廿三1–3)。首先,安息日是創造的高潮(創二1–3),亦是十誡之第四誡(出廿8–11)。安息日不是齋戒(Fasting),特別是為安息日而預備的雙倍嗎哪的奇妙供應(出十六21–23),以色列人從安息日獲得自由,自由是上帝所賜的禮物,為了讓人認識耶和華是安息日的主。
誡命:
安息日是誡命,在出埃及記廿8–11與申命記五12–15的闡述中,有相似的文學結構。A)聖日:(出廿8;申五12);B)命令(出廿9;申五13);C)動機(出廿10a;申五14a);B1)命令(出廿10b;申五14b);C1)動機(出廿11a;申五14c–15);D)總結重申(出廿11b;申五15b)。而顯著的分別在C1,當中出廿11a的基礎是耶和華的創造;申五14c–15的基礎在出埃及的拯救。因此,安息日的誡命關乎創造與救贖,互相呼應。
立約的記號:
在舊約,我們看見三個上帝與人立約的記號。上帝與挪亞和受造物立約以彩虹為記號(創九13, 17);上帝與亞伯拉罕眾後裔立約的記號是割禮;而安息日就是上帝在西乃山與子民立約的記號(出三十一12–17)。
安息日的秩序:
出埃及記廿四到三十一章,摩西在西乃山接受耶和華吩咐建造會幕,耶和華向摩西詳述各項律例的細節,最後吩咐摩西「務要謹守我的安息日」;中間經過金牛贖事件,重做法版;摩西下山向子民複述會幕工程時,先講安息日條例,才開始詳述建造細節(三十五至三十九章)。
這種次序倒轉的複述,給猶太拉比一些啟迪。猶太拉比認為這與創造秩序有關。神作工六天,到第七天,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便歇了他一切的工,因此,從上帝的視野便是先起會幕,再守安息日(6+1秩序);而人類在第六天受造,受造後第一日所經驗的不是作工,而是安息,因此,摩西向全體會眾轉述時,便由安息日開始(1+6秩序)。這種差異同時反映,人要將安息日放在面前。猶太拉比提醒我們,以色列人不因會幕工程浩大而讓安息日的創造秩序受打擾,安息日的地位是崇高和首要的。
分別為聖的宇宙觀:
以色列人以出埃及為正月,豎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充盈會幕的高潮同為正月。會幕是聖殿的前身,會幕與聖殿均代表上帝的宇宙觀有分別為聖的時間──安息日。而每逢猶太陰曆(Lunar Calendar)七月.提斯利月(Tishrei)十日為贖罪日(利十六29–31;廿三32),大祭司進入至聖所獻贖罪祭。贖罪日是以色列全民敬拜生活的中心,人與神復和、人與人團契,而時間地點人物都分別為聖了。
圖片II:波蘭裔猶太寫實主義畫家(Maurycy Gottlieb, 1856 –
1879)作品:《贖罪日在會堂祈禱》(Jews Praying in the Synagogue on Yom Kippur, 1878),油畫現藏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美術館。
邊獻祭邊犯罪:
可惜到列王時代,安息日達不到誡命律例所寫的目的,以賽亞書首章便以所多瑪與蛾摩拉來形容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狀況。聖殿原是上帝理想受造世界秩序的反映,並藉以與受造世界同在──「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賽六六1;徒七49),但這裡說聖城敗壞、孤兒寡婦不能伸冤、社會受勞役。這樣守安息日獻贖罪祭也是虛有其表,人不得安息,神也不得安息。
安息日治病:
於是,在對觀福音書(synoptic
gospels)中,我們看見耶穌在三年宣道生涯中,做了很多當時猶太人所認為不一樣的事。其中,耶穌在安息日治好手枯的人(太十二9–14;可三1– 6;路六6–11)。這次耶穌所醫治的不是有即時生命危險的人,而是一隻枯乾了(數十年)的手,這樣,為何不等數小時、安息日完結後才醫治呢?(太陽下山後,一大群從加利利來的人跟著他,耶穌治好了當中所有的病人。)因為耶穌是要醫治一個在人眼中永遠失敗、在安息日中被遺忘的人。從絕望到盼望,這份「安息日的安息」是出奇不意的。
希伯來書思想:
「安息日的安息」,「sabbath
rest (sabbatismos)」是新約唯一出現的希臘文名詞,是留給神的子民的(來四9)。「安息日的安息」在這裡並不是指將來在天堂聖殿慶祝安息日,也不是指死後得安息。而是指向現在的:「但我們這些信了的人正進入安息」(來四3),同時指向將來的:「這樣,我們要竭力進入那安息。」(來四11)。「安息日的安息」在這末後的日子,已經藉著耶穌的出現而開展,並期待圓滿實現的一日(來一1–3)。
總結:
希伯來書作者告訴我們,當頭一層帳篷仍然存在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但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已實現美事的大祭司,他藉著自己的血,只一次而永遠進入至聖所,成就了永遠的救贖,這是立約的血,是神命令我們遵守的(來九8, 11, 12, 21)。
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受造的。這樣,人子更是安息日的主(太二27)。耶穌藉著安息日的釋放醫治展現新創造的秩序,將彌賽亞的國度帶進世界。基督已然成為天地的聖所,我們已然得享永遠的安息,再不需要每年的安息日贖罪祭。願安息的意義擴展我們的生命,並擴展新世界新創造的國度,直到天地萬物最終的撥亂反正。
Reference:
1.
David Noel Freedman, The Anchor Yale Bible Dictionary (New
York: Doubleday, 1992), pp.849-856.
2.
N. T. Wright, “Freedom and
Framework, Spirit and Truth: Recovering Biblical Worship”, Studia Liturgica, 2002 (32), pp.176-195.
3.
Rowan Williams (104th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 The Gospel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Great St.
Mary’s Church, Cambridge ,
20th February,
2008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