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走進社區 得著最大的恩典

文:LY


十八歲的這一年,相信是我最豐盛的一年。


「這幾位是學生社區大使……」每次有新的事奉人員來幫手時,大家總時這樣介紹我們。但說真的,我在這兩個月的事奉中,最令我感到兀突的正正是這個稱呼。明明大家都是基督徒,都是為主事奉,為什麼偏偏要用這個稱呼來標籤呢?感覺大家都是太陽能電筒版基督徒,只有在作社區大使才作事奉;感覺大家只是義工,而不是基督徒。正正在這氛圍下事奉,我更反思究竟自己有否將社區大使及基督徒兩個身份融合,如何透過社區事奉而傳福音,同時更摸索自我的信仰定位。在短短兩個月內所學習和感受的,不是單憑三言兩語能說清,唯有用一生來證明。


還記得作為社區大使的第一天正是我考完DSE翌日。那天我帶着沒有靈魂的軀殼回到教會,因為還未回過頭今天不再是以中六生温習的身份回來,而是作為社區大使作事奉。自問天生工作狂,做事一定抱着「以最低成本換最高效益」的態度。那天我以最短嘅時間完成所有任務,他們叫我做甚麼,我就做甚麼,不求甚解。回家後,被掏空的身體叫喊着疲倦,但回想起一整天卻不知道自己確實做了甚麼。換句說話,浪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卻不知做了甚麼才是零效益的概念。反思過後,我發覺原來那天我無疑只是個義工。「社區服務」和「社區事奉」其實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同樣為翌日社區服侍作預備工作,但分別正正在於有否將信仰一同投入。每一個電話不單只是為了通知和關心一眾街坊,更是為了讓他們感受上帝對無私的愛:每一份物資不單只是為了應付他們的生活所需,更是為了讓他們接受上帝無言的恩典。因此,我們在此不只是義工的角色,更應該以基督徒的責任作事奉,為的就是作「大使命」。


自從有了第一天的反省後,我決定每通電話都最少有5分鐘的聊天,為的就是更了解他們的背景,更能適切地讓他們感受教會的關懷,從而再循序漸進將福音帶到他們生命中。然而現實總是令人頹然喪志的,很多的街坊總是將教會當作為社區中心,總是將所得到的當作為理所當然。每次提到有關信仰的問題,總是把上帝拒諸門外。面對這些與幻想破滅的現實,我真的不禁嘆一口氣,一次次萌生了放棄的念頭。但每當我心灰意冷時,我總是看到牧者仍是繼續默默地埋頭苦幹,就算留言信箱被街坊打到上限;就算經常被人投訴;就算得不到教會的全力支持,但仍未有絲毫的放棄,更是越挫越強。而競爭慾強如我經常會以「為甚麼別人可以我不可以」的問題面對着內心的掙扎和懦弱無能,而比較後得出的結論是——「心態決定境界」。面對着他們更應該「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我們都應該為每個人設下永恆的盼望,相信總有一日他們也會分享恩典的喜悅。與其假設他們是為了獲利而來,不如假設他們是為尋求信仰而來;與其質疑,不如相信;與其改變他們,不如先改變自己。事實上如今眼前的那人跟當初一開始返少年崇拜的我又豈有分別?而傳福音的精髓所在正是「先恩典,後真理」。試問有多少人一聽聖經便無疑相信?同樣我也不例外,也是兜兜轉轉幾年才完全相信。將心比己,為何要將俗世的標準強加於人呢?每人的信仰生命也是有起、承、轉、合的,唯有經歷時間的考驗才能印證出來。萬事起頭難,而剛巧我是負責撒種的,投入越多更讓我為那未知的果子越期待。


說到事奉心態,不得不提的必定是「憑信心」。寫到這裏,我也不得不停下筆再次讚嘆着上帝的偉大。這三個字看似平平無奇,背後卻充滿着上帝那無窮的力量。近期較印象深刻的是有天牧者分享「油踐入心」的資金開始入不敷支,希望大家為此代禱。然後過了幾天,剛巧便收到某位奉獻的獻金,這種力量實在讓我嘆為觀止。其實在這段艱難的日子下,「油踐入心」仍能繼續堅持下去,相信「憑信心」是功不可沒的。在我成為社區大使前,我已參與「油踐入心」約半年。在疫情日趨嚴重下,「油踐入心」可說是由稚氣未脫的小孩長大成能屈能伸的少年。由起初只是安於平淡地預備平民飯堂和晚上派糖水,到現在派物資的方式更是每天更新變化;由起初受眾只有數十,到現在卻已數百;由起初事奉人手只有小貓三四,到現在卻已每次陣容鼎盛。不跟劇本發展的種種情況實在令我大開眼界,而「Be Water」的真正功勞不得不歸於由始至終最大的贊助者——上帝。在這備受操控的社會下,真是今天不知明天事。未來看似有不斷被改變的可能性,但事實上每一步都被上帝早已安排。與其浪費時間揣測未知的將來,倒不如憑信心地踏出每一步。因為我們知道,「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以前「憑信心」對我來說實在是抽離現實的,感覺只是掩飾着自己無能的安慰。到現在,信心反而更讓我願意積極面對自己的不足,塑造我成為新造的人。這股觸不可及的力量實在難以靠筆墨形容,只能說我是感受到的,而我相信每位社區大使都是這美好的印證。


如果要我說作社區大使最大的恩典是甚麼,那必定是「愛」。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會聽過一句說話:「如果你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後就會好像他們!」自問自己並非天資聰穎,但每星期看到的畫面便能推翻這句愚昧無知的說話。就算他們露宿街頭、衣衫不整,或是臭氣熏天,但他們那顆善良的心卻是難能可貴的。還記得有次如常在榕樹頭派物資時,有位無家者以為我們不夠口罩派,之後他竟然將他僅有的口罩給我們,讓我們派給其他有需要的人。試想像在當時這口罩比現金更矜貴,豈能想像一位流浪街頭的人願意將他僅有的獻上?他猶如奉獻兩個小錢的窮寡婦,在神眼中都是看為寶貴的。還有不得不提的是餅店的員工。就算一星期只有十多分鐘能見她們,但她們每次都會說「珞銚,你來了!」,這種和藹可親的問候每次都能治癒我疲累的身子。就算我跟她們說要減肥,但每次她們總會私下送些蛋撻、蛋糕、麵包等給我,就像每位女兒在媽媽眼中都是吃不飽的。真正能接觸每位街坊的時間不多,但隔膜不知不覺間隨時間消逝,甚至有時反而被他們照顧,這種愛是無可取替的,很感恩能夠認識到他們每一位。


除此之外,教會一眾弟兄姊妹對我的愛也是不止息的。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在DSE開考期間,當我每次出現在大家面前,他們只會說:「你不是要考DSE嗎?還不去温習!」,每次聽到大家的關心都使我沾沾自喜。他們總是看顧着我、請我吃東西、關心我、不讓我做粗重工作等,好得讓我愧疚。還有我最愛惜的媽媽,不管天氣好壞,她仍是風雨不改地為我送便當。以前經常思想着為何上帝祢要對我這麼好,究竟我真的值得祢對我好嗎?但近期我看到某個故事後便解答了——「年幼的女兒問媽媽:『為甚麼你要對我好?』」然後媽媽温柔地說了:「沒有甚麼,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女兒。」


最後,藉一句概括我的事奉心得——「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現在,只是剛剛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