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經文:路加福音 廿二54~廿三12


經文淺釋
1. 廿二54-71
a. 彼得不認主(廿二54-62)
彼得在眾人面前跌倒,因他處於一個不安和危機的處境。他喪失了已往的信心,他否認與耶穌有什麼關係。第三不認主後,雞就叫了,正如耶穌預言過一般。彼得經歷嚴重的挫敗。耶穌認識彼得,比彼得認識自己更深。
b. 嘲弄耶穌(廿二63-65)
看守的人戲弄耶穌,打耶穌,並稱祂為先知。路加形容他們是「褻瀆(辱罵)」耶穌。羅馬顧忌人想立王,而不顧忌先知,所以接著就要以更重的罪名指控耶穌。
c. 耶穌受審(廿二66-71)
宗教領袖聚集一起查問耶穌「你若是基督,就告許我們。」為了對耶穌提出政治指控,宣稱祂是革命份子企圖代替凱撒作王。
耶穌的回應,指出他們己有結論立場去審。耶穌的宣告有三個意思,第一預言祂會天上坐在神的右邊,暗示祂復活升天;第二,祂是有權柄,且要行使這權;第三,耶穌在凌駕他們的權柄。
審耶穌的人再問祂是否神的兒子,而耶穌承認了。耶穌的證詞,令自己被定罪,諷刺的是祂的宣稱是一個事實。

2. 廿三1-12
眾人前往彼拉多那裏,訴訟的中心是三方面的指控:1. 耶穌誘惑國民;2. 反對納税給凱撒;3. 自稱基督,為王。對彼拉多來説,最具威脅是第二和第三項。
彼拉多追問的是第三項指控,直接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的答覆是:「你説的是。」彼拉多認為,耶穌是一個「無威脅的狂熱分子」,所以案件就應該這樣了結。
但猶太領袖施加壓力,指控耶穌煽惑百姓,所以是一個危險人物。將責任推給彼拉多,若彼拉多不理會,就是疏忽職守。
彼拉多提議將耶穌送到猶太人的政治領袖希律那裏,因為那地區是他的統治範圍。彼拉多可以自保,政治正確,且能推卸責任。
希律對會見耶穌感到興奮,因一早已聽聞過祂,而且希望見到這個加利利人施行神蹟。但耶穌一言不答,而希律和其他人更多的嘲諷。最後,將祂送回彼拉多那裏去。彼拉多與希律關係轉好了,因為彼拉多政治判斷正確,是彼拉多滿足到希律見耶穌的慾望,還是希律能親身證實耶穌的「低微無能」。路加好像有些留白,無具體說明。

應用反省
彼得的軟弱跌倒、看守的人褻瀆、審判中的不公義;夾雜其他的情緒、失望、私慾,把耶穌釘上了十架。
路加這不僅僅在指控經文內的人無知,而是在反映出我們的影子,我們都是有罪,都是愚昧無知、並且恃逆上主,就像他們褻瀆耶穌一樣。
我們來到十架跟前的時候,不僅為耶穌去憂傷和憐惜。心裡就說:「他們竟然會這樣待耶穌,耶穌真可憐」不是單單是這樣。我們應要感到羞愧,因為我們都是和經文內的人差不多。我們跟隨耶穌的阻礙,除了是不認清信仰之外,更多的是不認清自己,誤以為理性上的認知,就等於生命本身。理想和現實總是很大差距,人的生命也太多盲點了。
不過,十架的犧牲不是終結,我們的軟弱和無能不是無望,因為世界正在改變,藉著耶穌並祂釘十字架,更新這個世界。諷刺並吊詭的是,基於耶穌這事的緣故,希律和彼拉多都能成為朋友(當然我們未有足夠資料掌握到為什麼關係變好,而他們是暗地他們是不良的動機,而且路加對他們的描寫是負面的),但我們來到十字架前,我們會有什麼改變呢?
你認清自己的本相嗎?耶穌的十架對你有什麼意義?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