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分三個段落:
1. 綿羊與山羊(25:31-46)
在農村,綿羊和山羊在白天時混在一起。到晚上,就會把牠們分開。綿羊能忍受寒冷,而山羊圍著取暖。右邊代表權力和榮耀。在綿羊(義人)和「我弟兄中最小的一個」之間做出分別時,王都可在弟兄中指出那些接受過憐憫的。
2. 預言受難(二十六1-5)
耶穌在最後一段上路程的起點,耶穌第四次預言他要死了,跟隨者的心隨著越近耶路撒冷,開始動搖。耶穌所預言的結果,不似門徒預期,與心中的想望有衝突。
3. 在伯大尼被膏(二十六6-13)
馬利亞的一個抉擇,將一瓶值一年薪金的香膏倒在耶穌上,為耶穌將被處死做預備。雖然門徒不喜悅,但耶穌肯定她所作的價值,並傳這福音時都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
反省:
人性都是見高拜見低踩,傾向依附權貴。不過,耶穌的教導卻和世界不同,祂要我們做在最不起眼且外人眼中最無價值的人身上,才是跟隨祂的人應有表現。馬利亞就是做在要被處死的耶穌上(死人還有什麼價值?) ,耶穌就肯定馬利亞的獻上。
反省我們的生命,究竟為了什麼努力,我們有沒有看見「最小的」需要,我們願不願意去憐憫他們呢?我們會否重訂我們「做事」的優先次序呢?
窯匠工房@油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