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馬丁路德的召命生涯

文:陳志剛

沒有召命的人生

路徳的生平非常傳奇,他的父親漢斯是個礦工。十六世紀時期的礦埸生活不容易,而且非常危險,所以漢斯把希望都寄托在大兒子路德身上,對他的教養非常嚴格。小時侯路徳因為偷食杏仁而遭毒打,曾經離家出走,所以路德學會嚴守紀律,努力做一個好人。
路德長大後不負眾望,22歲取得碩士學位,預備選讀醫科、法律、或神學。但父親一早為他買下大批昂貴法律書籍,所以他跟從父親,選擇了法律。路德和漢斯就如當時中世紀其他人一樣,覺得天父在上,地上有一班神職人員,而其他人就在最底層,大家都為了糊口忙不過來,談不上什麼召命。

找到召命?

路德讀法律飽受煎熬,日子好比地獄一樣難受。有次他在回家途中,差點被雷電擊中,情急下決心要跟隨神。事實上,路德出生第二天已經受洗,但他相信要過聖潔的生命,必須放下一切,他決心離開法律學院,進了修道院,他視之為第二次洗禮。父親漢斯大受打擊,原本以為一家從此脫離農民階層,一下子希望都變成泡影。兩年後,路德成為牧師第一次主持彌撒,父親漢斯對他說:「當孝順父母」,這令路德更添內疚。

路德律己以嚴,他選擇最嚴苛的奧古斯丁修道院,每天淸晨兩點起床,一日七次祈禱,粗衣簡食,住在斗室,他擔心絲毫放鬆就會遠離神。但漸漸路德發覺無論他做得怎樣好,他的良知從來不能肯定把所有事情都做對了。路德努力硏究聖經,在詩篇、羅馬書、和加拉太書得到啟示,終於明白人不能靠行為得救,就像乾旱的地,只有及時雨才能滋潤大地。最後他離開修道院。

真正的召命

路德苦讀神學,著作甚豐,後來他更把新約翻譯成為德文,成為一代學者和老師。路德原來被父母管教,心裏充滿苦毒,他想努力賺取上帝的恩典,竟發現恩典是無價的,人是可以「因信稱義」,無怪乎他看到當時教會盛行贖罪卷,大感不滿,以聖經根據寫下九十五條反對這些做法,打開宗教改革的一頁。

路德怎樣尋索召命呢?年輕時可能想找一份好工,這又難稱得上是召命。他入修道院,旁人看來是神聖的呼召,不過後來他發現自以為做得好,其實已經犯上驕傲的罪,這不是真正的召命。路徳最終明白只要敞開自己,便能與十字架的基督聯合,被代贖洗清過去的罪,也無需為未來擔心,因為主已經預備。我們的召命就是接受主的恩典,接受自己的身份,活在現在,無分屬靈屬世,只要在每個處境、每個崗位做好自己那一分,如同為主而做。路德能夠為時代發聲,源於他的練歷和在神話語的學習,當他不再捉緊自己的路,原來盡是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