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1517 vs 2017

文:黎廣澤宣教師

五百年前歐洲教會牽起了一場影響全球的宗教改革,帶來不能逆轉的改變,也衍生了基督新教的出現,令天主教及基督新教從此分道揚鑣,各自發展所傳的道。歷史告訴我們,宗教改革開創了路德神學與加爾文神學,建立路德宗及改革宗;建構了因信稱義、信徒皆祭司及其他影響深遠的神學觀念,適逢印刷術的興起,締造了人人可讀聖經的機會。簡言之,今日信徒所接觸的教會傳統及信仰教導,所認信的教義也深受宗教改革的影響。然而五百年後的今日,此改革運動對今日的我們有何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回到聖經去

馬丁路德強調信仰的基礎是「回到聖經去」。五百年前,信徒可以自己讀經是難以想像的事,除了聖經手抄本罕有,信徒不能擁有自己的聖經,教育仍未普及,信徒對信仰及聖經的理解要靠信經,要理問答甚至教堂裏的彩繪玻璃,能研讀及解釋聖經的就只有神職人員,他們順理成章地成為聖經權威。若果馬丁路徳所爭取信徒研讀聖經的機會,值得現代信徒反省的就是我們如何回應這寶貴的機會。時代進步,除了印刷術出現,經年累月對聖經的學術研究:考古學、詮釋學、文本批判學及地理歷史文化研究……大大增加了聖經的背景資料及解釋方法。聖經學者的努力實在功不可沒,互聯網的出現能迅速地共享那些研究成果,配合聖經研究及神學課程普及化,現代信徒所擁有的聖經資源及知識,可說是前無古人。然而,信徒的讀經生活又如何?

信徒容易把研讀聖經由生活變為專業,由領受變為學問,由分享變為匯報。聖經的權威由上帝的默示漸變成學者理論,其詮釋的起點由讀經變成研讀釋經書。過往強調聖靈藉聖言賜亮光,現今靠某星級講員的解經才有得著。筆者無意矮化聖經學者及嚴謹釋經的重要,也不是主張不用釋經書及認識原文與背景。這些當然重要,但釋經的關鍵是對聖經的態度,就如雅各所言「只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真正的釋經是因領受上帝的話而令生命有所改變。

明顯讀聖經的目的,不單要「解得通」那段經文,而是讓神的話成為生命養份。因此,信徒讀經的重要是讓讀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以致聖經成為靈命日糧,而非學術研究或難以掌握的學問,聖經本身就是權威。

筆者欣賞禮儀教會的每日經課,配合教會年曆及三代經課講道,能讓信徒每天也與上主的話相遇,這是一切解經權威不能取代的,相信這也是路德的一片苦心。

二、信徒皆祭司

馬丁路德根據《彼得前書》二章提到:「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建立了「信徒皆祭司」的聖職神學基礎,抗衡當時教皇及主教那種高人一等的地位,釐清教會的聖職人員是被揀選出來作牧養及施行聖禮的身份而已;身份有別,但權力與地位卻與眾信徒一樣,每個受了洗的信徒也是祭司,沒有人擁有特權或特殊身份,甚至應學效主耶穌的謙卑作僕人。

路德的意思並非貶低祭司的地位,上主差派祂的兒女在教會不同崗位內服侍,重點不是權力與地位,乃是信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馬丁路德挑戰當時教皇的地位,指他並非教會的頭,也沒有權柄要求別人順服他。回望五百年後的今日,不少信徒仍擁抱屬靈偉人或強勢領導的想法,當偉大人物要退下來時,又恐怕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教會應參考使徒選立領袖的要求: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徒6:3)及保羅所建議的: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提前3:8),然而,所選出來的領袖並非高人一等,「信徒皆祭司」的觀念正要提醒教會惟有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元首.衪卻以謙卑的態度去踐行使命。當教會論到服侍,眾信徒要起來支援,領袖須肩負帶領及動員的角色,甚至以僕人的身份去作服事的榜樣;當教會論到權威,我們便應該回到聖經去,順服及遵行上主的吩咐,忠心實踐祂的教導。

三、政教分離

對馬丁路德來說,基督徒與國家的關係,帶著沉重的歷史教訓,當國家領導與教會領導互相牽涉在對方的權力及利益,教會與國家的身份與使命混淆,容易墮落腐敗。路德提出「兩國論」的神學,指天上的國及地上的國,兩者有其獨特權柄及任務。地上的國可成為上帝手中的劍作懲治百姓之用,此外,人亦無法辨識上帝為何容許邪惡的人治國。可見路德不主張以革命推翻政府,但在違反上帝吩咐誡命之下.信徒也不應盲目服從。

隨著歷史中教會所經歷的政權演變,香港教會由英國殖民地政府至中共政權的管治歷程,「政教分離」成為普遍教會所抱持的立場,甚至成為信徒政治冷感的成因。然而,從路德的觀點可見,他並不是鼓吹基督徒不談政治,反而他已假設基督徒比未信者有更高標準的公民意識。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基督教被納粹政權操控的史實,正反映信徒對政權認知及作為公民的重要。2015年香港因政改而引發的公民覺醒運動,帶動了不少教會反思信徒的公民責任,提升了本土意識,加增了社會議題的關注。然而,也有不少教會因信徒或領袖對社會行動的參與有不同意見,甚至引起撕裂。

筆者認為今日教會需要認真反省自己在世的使命是什麼,是地上惟一的群體擁有天上的身份和使命,對世情的批判與盼望也有超越世俗的視野,以致她的氣質與個性與世上一般群體不同。筆者認為教會應常存活於一種吊詭之中發揮福音的真諦:上主在掌管我和世界,活著就是要成就祂的旨意而非世界的心意。因此,教會面對政治有其超越的視角,以不一樣的價值去關懷城中被忽略的小眾,視被欺壓的為自己一部分,甘於放棄擁有的而追求屬天的價值,為的不是要在地上建立上帝國度而是仰望上帝旨意行在地上。

從上述的觀察及分享,再思今日教會如何看讀聖經,領袖身份及教會與政治。莫忘今日教會仍在宗教改革當中,在等待主耶穌再來的日子,我們仍須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