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西遊.反思


文:manki


      首先,電影反思對我來說,是以思想由電影作起點走向自己。

      西遊是一套佛家電影,善惡的觀念藉著每一個人物或是劇情而滲在其中,但不包括佛家的輪迴、宿命論,加上我對這些不太認識,不過起碼我也略懂善惡,所以我只針對電影中的善惡來說說我如何從電影走到現世。

      先說主角,唐僧的大善。他認為每個人都是性本善,就算妖怪也皆如此。他對第一隻出場的妖怪所用的收服方法不是一下子消滅他,而是唱兒歌,作一場看起來很傻瓜的秀,目的是想喚醒妖怪心中的良善。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人,甚至問自己,何解煞對某些憎恨的人要趕盡殺絕?我們總是大條道理,反對著一些我們認為不對的人和事,就好像電影中那些村民一樣,他們一旦捉到妖怪,就不斷大叫「殺了它!」,就算妖怪沒殺過任何一個村民,我想他們也應該會因為妖怪恐怖的面貌和他們之間的不同,而採取同樣的手段,這令我想起最近社會各界對同性戀的看法,如果身為一個信徒,對於同性戀者的事,就不問情由地激烈抨擊,這就好像村民對待妖怪一樣,其實妖怪的價值觀雖然不對,但不至於完全無理,每隻妖怪成魔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就好像同性戀者為的可能是肉體上的快感或是自身的問題,這都是慾望或是自由社會風氣所致,但難道我們就沒有這些慾望嗎?我們時時刻刻也面對著誘惑,只不過我們靠著耶穌基督越過了而已,而現在有人跌倒了,我們不去扶他們一把,難道還要落井下石嗎?我們都在同一地平線上,但可能每人身處的位置離基督有遠有近,並不代表誰高人一等,我們應該學唐僧一樣,溫柔地唱著兒歌,喚醒迷途中人們的良善,尋得一隻迷失了的羊,比起尚有那九十九隻羊,還要值得高興。多說一句,反對任何一件事之前,請先去了解比「現在自己所了解的」更多,再下決定,不過最重要還是態度。

      無論電影初段出場的臭道士,女主角,甚至是中段出現那三位法力高強的驅魔人,全部都是為了一個字-錢。臭道士在初段欺騙村長,說他已經捉到妖怪,叫村民安心,並索取報酬,報酬得手後就打算趕緊離開,怎料真正的妖怪這時才出現。而最後收服了第一隻妖怪的女主角,威風凜凜地出場,本來以為她是真正的英雄本色,誰知她在村民面前的一個舉動令人大跌眼鏡,伸手叫村民付錢。之後電影中段出現的三位驅魔人,他們對付妖怪都只是為了報酬,而且為了獨佔報酬,他們都不願意合力對付妖怪。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少不免有競爭,良性競爭固然好,但為了利益而把跟自己有利益衝突的人都視為敵人,未免太過勢利,這些年,錢字掛帥,利字當頭,不得不承認,錢這回事是很實際,很有用的,凡是十八歲以上的人,應該都不會敢大聲地說錢沒有用,但我們不應該為著錢的緣故而去做一件善事,那三位驅魔人就是為了錢,沒有合力對付孫悟空,最後逐個被打敗,可是主角唐僧卻不為錢而驅魔,他真心想妖怪回到從前的善性,從他一開始要救那個嬰孩,到最後跟孫悟空對著幹,都不是為了錢。做善事,做好事,都不能為了錢,何解?因為有時反而要為了做善事,而失去錢。要拋棄地上的財富,因為會被蟲蛀,被人偷,所以要累積天上的財富。

       電影中有很多誘惑、試探,主角唐僧不斷被女主角示愛,面對情慾上的誘惑,但他認為如果有愛情就不能成道,這跟天主教婚姻會影響傳道人的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只這,還有豬八戒利用他虛假的美色引誘那出場時間不久的女道士,她跌進了引誘之中,最終被吃掉。孫悟空可以說是電影中的魔鬼,由一開始主角掉進他的洞穴裡面,就玩弄把戲想唐僧替他解開封印,他最後還是裝作可憐令唐僧放下戒心,讓孫悟空從洞中也能欣賞月色,怎料這樣就解開了封印,唐僧後悔莫及,但之後面對著孫悟空的試探、打壓,這令我想起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當然耶穌有能力做魔鬼所說的事,但他沒有破壞神性和人性的平衡。而電影主角唐僧雖然沒有能力,可是他相信他的佛,這就像我們,自己沒有能力,有時候不斷被魔鬼試探、打擊,但我們又是否像唐僧一樣依靠著自己的信仰呢?信仰,有時候要去查證,有時候要愚信,我們大多時候在查證這部分很講究,但別忽略了信的根本。

       總結,電影就這樣播,生命就這樣過,看到甚麼,拿到甚麼,天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